“天时地利人和”助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世界高铁里程最长;从时速200公里的秦沈客专,到时速420公里的会车试验;从走出去学技术的“留学生”,到培训外国人的“国际教头”……这70年,是改变落后运输面貌,推进国民经济主动脉建设的70年;是中国铁路人自主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大步迈向世界先进的70年;是不断提高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中国人出行幸福感的70年;也是构建内通外联运输通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打开国际合作新格局的70年。(2019年9月16日 人民网)
70年风雨兼程,在几代铁路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中国高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一条条钢铁巨龙翻山越岭编织出一张流动的巨网,为整个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它也是当今助力世界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成为我国在国际外交场合中的一张靓丽名片。一条条“中国造”铁路可谓是越走越长,中国高铁缘何有今日成就?古语有云:“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顺应天时,跟随国家的发展脚步。“要想富,先修路”,在新中国成立时期,我国交通运输极力落后,此时“交通强国”的发展理念为铁路发展做好了前期铺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紧跟发展的潮流,在40年光阴岁月中走向成熟。2004年,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面向全世界发出一个跨越山海的中国倡议——“一带一路”,让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联通,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铁抓住发展机遇,成为中国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尽显地利,沿线人民迎来机遇。一条铁路的造价动则几百上千亿,修建高铁的驱动力到底在哪里?中国地大物博,更拥有其他国家没有的人口红利,高速铁路主要承担客运服务,具有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特点。这样巨大的运能,必须有足够的人口作为基础,也就是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力作支撑。一地一旦通了高铁,人员和资本就会迅速地流动,经济发展极快,整个社会都会从中获得很大的收益,再加上中国辽阔的疆域与改革开放带来的蓬勃经济,才让中国高铁集发展之大成,成为穿梭于新时代丝绸之路的“钢铁骆驼”。
赢得人和,有着强大的建设队伍与民族凝聚力。高铁建设中的很多工程都是人类超级工程,其建设标准之高、规模之大都是一般工程无法比拟的,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建设团队。70年来,中国铁路团队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引领”的过程。如今,中国高铁技术能够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最核心还是人的因素,靠的是那些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一代又一代铁路人攻坚克难,彰显的是整个中国民族的进取精神和奋斗意志。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我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话是对中国高铁的高度肯定。“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一片空白到领路世界,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历史见证着中国高铁的成长与成就。让中国高铁的未来更美好,相信这是每一位中国人心底的期盼。(韩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农历小年车票开售 铁路春运售票超1亿张08:09
- 这一年,你的平安有铁路人在守护08:09
- 京张“四电”通过初验08:08
- 铁路新装备拉动“公转铁”08:07
- 推进安全生产整治有新招08:06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