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70年飞跃发展:铁路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

2019-09-02 22:36:1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庄朴

北京西郊,长城脚下,两条铁路并肩而上:一条是有百年历史的京张铁路,一条是即将通车的京张高铁;一条是中国人设计建设的第一条“争气路”,一条是开启智能高铁的“先行者”。两条铁路,仿佛两个时代的时空交错。(9月1日 环球网)

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时间越来越近,京张高速铁路的建设捷报也接踵而来。今年6月份,京张高铁的全线铺轨完成;8月底,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八达岭高铁站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根据预估,到年底,它将正式进入全线联调联试。不久的将来,京张高铁将会迎来首批乘客。作为高铁网络技术集成水平最高、智能化程度最复杂的京张高铁,代表着中国高铁发展最先进水平,不仅是未来北京冬奥会的主要交通通勤线,也是全国高铁网西北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张一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需要跨越整个燕山山脉,由多个隧道和桥梁组成,尤其是清华园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更是为未来城市地下底层穿越和地下高铁车站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标杆,环保要求最严格,建设难度水平前所未有。可以这样说,京张高铁的建成,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重要交通保障,而且,是中国铁路发展、中国高铁发展的全新里程碑。京张高铁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由原先的7个多小时将会压缩到50分钟左右。正如高铁建设者“老张家口人”的张世杰所说的,“京张高铁一下让两地的时空距离变短了”;同时,因这条高铁线的贯通,作为“中原地区”通达蒙古高原的重要门户——张家口,将会彻底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这对加强山西、内蒙古、河北以及北京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提供了强大支撑力量。京张一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需要跨越整个燕山山脉,由多个隧道和桥梁组成,尤其是像是清华园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更是为未来城市地下底层穿越和地下高铁车站的建造提供了技术标杆,环保要求最严格,建设难度水平前所未有。可以这样说,京张高铁的建成,不仅为北京冬奥会提供重要交通保障,而且,是中国铁路发展、中国高铁发展的全新里程碑。京张高铁通车后,从北京到张家口由原先的7个多小时将会压缩到50分钟左右。正如高铁建设者同时也是“老张家口人”的张世杰所说的,“京张高铁一下让两地的时空距离变短了”。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中国人经历了手拉肩扛、骑着毛驴、推着小车出远门,再到3万公里的高铁覆盖80%的大中城市、复兴号列车实现时速350公里营运,70年的时间创造历史,改变时空距离,改变整个国家。今天的中国,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从北国雪域,再到热带丛林,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人们可以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往来交互。甚至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天走遍大半个中国也不再是梦想。越来越多的人即便是身处异地也可以体验“同城生活”,出门、旅行、看不同的风景、欣赏不一样的人文风情,从来没有像是今天这样方便和容易。新中国成立之初,遍地满目疮痍,堪称是一穷二白,尤其是交通条件更是差得一塌糊涂:人均铁路只有区区5厘米,人均公路只有不到20厘米。经过70年艰苦奋斗和前仆后继,中国的发展堪称是翻天覆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如今的中国,铁路总长度超过了13万公里,公路总长度来到了485万公里,而航空航线也即将突破5000条。交通的便利给经济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国民生活的提供了无处不在的便利。因交通体系的完善,如今的中国人不出门可以收发快递包裹,且随时可以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原先似乎是“远在天边”的地区,如今变成“近在咫尺”。早晨在北方吃过早餐,赶去在长江尝鲜鱼,晚上在南方某个城市欣赏夜景,这样一种原先看来遥不可及的生活方式已经变成现实。难怪,很多人都在说,因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铁网络的完善,让中国人真正感受到了“时空距离”在变短,也更因此感受到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变化和力量。(庄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