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谁来管“一把手”

2019-08-08 13:43:2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叶志权

  “一把手”即单位和部门的核心权力人,在一个领导班子,“一把手”处于“空挡”位置,地位特殊。如何强化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一把手”在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课题。

这标志着今后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将更加严厉。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要求,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各级“一把手”的管理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方法,以致一些单位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管理监督的“空档”,影响了正确决策和领导班子的团结;也有少数人自我放纵,滥用权力,乃至违法乱纪。在中纪委2014年编辑出版的《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干部读本——大案要案剖析》一书中,“一把手”违法违纪案件就占了6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分析这些人由小错到大错,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除了个人主观上放松世界观改造,逐步蜕化变质外,也与一些党组织放松对“一把手”的管理监督有关。

“一把手”的核心权力就是对人、财、物、事的拍板权,这就意味着一把手权利大、责任重,在权力炙手可热的同时,相对违纪的风险也比一般人大,所以,更好的规范“一把手”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绝大多数党组织对选准配好“一把手”很重视,都是经过深入考察、民主推荐、充分酝酿、集体讨论后方能到位。而当这些干部就任后,上级组织往往认为“一把手”是精选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信赖,放松了跟踪教育培养,对他们思想变化情况缺乏了解,批评帮助不够。有的担起“一把手”重任后,素质未能继续提高,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有的素质反而下滑,工作没有起色,令人失望。此外,也有一些属于选人用人上的失误。有的把个别素质较低、德才平庸的人推到了领导岗位。甚至少数德才皆劣人,靠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不正当手段仍得以擢升,影响很坏。 

有些上级党组织只重视检查下级“一把手”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而对其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方面的情况有所忽视,对下级“一把手”抓工作多,讲学习少;布置任务多,谈思想少。有的往往把一个单位或部门的成绩全记在“一把手”身上。只看到其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看不到或容忍其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致使少数“一把手”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行为放纵、不注意自身形象。  

笔者认为,应从规范“权利”运行着手,强化“一把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自觉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教育引导“一把手”认识到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是新形势下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的必然要求,从而真正明白组织对自己的监督既是一种防范,更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当然,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源头监管,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选任“一把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有效机制;必须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第一责任人报告制度,坚持下级党委“一把手”必须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责任制落实情况。

能否管好,还必须要建立“一把手”权力清单制度。对其履职用权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制定部门权力清单,明确哪些是集体权限,哪些是“一把手”权限,哪些是下一级单位的权限,哪些是班子成员的权限,做到权责明晰、权责一致。要建立“互联网+监督管理”机制。依托信息数据平台,围绕党员干部生活圈、工作圈、社交圈,实施“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的全面监督,探索建立干部监管“大数据”信息平台,整合利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政法、审计等部门的干部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研判,查纠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将监督关口前移,让监督无处不在,让违规违纪行为无处藏身。

其实从一些“一把手”违纪违法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是组织上事先没有察觉,当问题暴露后才匆匆忙忙“亡羊补牢”,吸取教训。当务之急,只有从多角度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不让“一把手”站在制度“笼子”之外搞特殊,才能切实管好“一把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