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谨防网络诈骗的“陷阱”

2018-09-19 17:59:1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陈庆

“六合彩、无忧贷、低利息”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被迫接收到这些垃圾短信,这样的“信息”看起来很诱人,以“低息”“无抵押”“高额返水”等为噱头,诱导群众贷款、网络赌博。其不仅侵害了被害人财产权益,而且往往诱发侵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犯罪。

如今,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不少网贷平台应运而生。于是,过日子遇到手头紧的时候,不少人手指在手机上轻轻点几下,民间接待、小额贷款就非常快捷方便地办下来了。但是,看似轻松的网络贷款背后已经惹上了无穷的麻烦。

在笔者身边,就有一名青年职工因参与网络赌博,在借贷平台上申请的小额贷款,产生了高额的利息,借走了工区同事20多万元辞职逃逸的真实案例。其行为不仅给家庭造成了严重后果,也带来了一系列想象不到的社会问题。

铁路沿线业余生活单调,青年职工缺乏风险意识,一味追寻刺激和不劳而获的心理,给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而网络诈骗从业人员深谙犯罪之道,让证明犯罪手段的证据多有欠缺,直接导致不少案件难以定罪。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要遏制网络借贷、赌博案件的高发态势,仅仅依赖刑法打击和网络监管是难以做到的。行为缺乏理性、法治观念淡雹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这是造成陷入犯罪圈套,成为“被害人”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不少单位组织了诸如讲座、参观等活动,但缺乏引导,职工们没有形成共鸣,增强法治意识的效果不明显。

事实上网络诈骗的手段并不高明,无非是精心包装,利用群众贪占小便宜的心理,招摇撞骗。职工应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如遇购房、装修、求学、就医等确需资金的情况,应认真咨询相关政策,通过合法渠道借贷,坚决抵制高息贷、高利贷或套路贷,误入陷阱应及时报警。

提高职工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网络骗局层出不穷、真假难辨的互联网时代,政府监管部门、执法司法机关、金融服务机构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单位也应不遗余力地开展法治知识普及,通过风险警示教育扎牢法治安全之网。(陈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