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况且”不再有

2018-07-18 14:51:5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史吉宏

坊间流传的那个小学生用“况且”造句的笑话:火车开过,况且、况且!玩笑之余,“况且”成为我对火车最形象的记忆。

也许是因为从小在铁路边上长大的缘故,一列列火车从窗外缓缓驶过,与开不开窗户无关,火车的声音早就听习惯了,我非但不觉得吵,反而觉得火车的声音很好听。“况且、况且1那是一种很稳重很有穿透力很震撼的声音。

记得小时候坐火车,简直好像是一场战争,站台上不管是出门的还是送人的,所有人都拼命往车上挤,生怕上不了车,占不了坐。有一年全家人出趟门儿,为了抢占座位,父亲直接把我从窗户“递”进了车厢。有了我的捷足先登,自然有了安稳的座位。车厢里有座的和没座的都能感受到火车走起来用“况且”形容最贴切最形象的喘息。

后来参加工作到了铁路系统,慢慢地知道了“况且”的原理。专业一点说,就是为了预防胀轨,最早钢轨的尺寸标准长度设定为12.5米和25米两种,铺设钢轨时候接口处留有间距,火车车轮经过钢轨缝隙,前轴“况”,后轴“且”,“况且、况且”的声音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提起坐火车的记忆,年纪大一点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如数家珍,掰着手指头:烧开水的“黑”锅炉、车门上的三角锁、能向上向下抬起的车窗、铸铁管的行李架、高高的车梯、冬天车门车窗玻璃上冻出的美丽窗花、不亚于集市闹哄哄的人流,还有火车熟悉的“况且”声。

数十年的传统绿皮车、橘皮车在我们的记忆里况且、况且着就走远了,学生们再也不会闹出“火车况且”之类的笑话了。我身边一代代铁路人用独有的人生脉络见证着火车的发展。如今高铁、动车、复兴号无声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开进了国人的家乡。重轨和重机轨,百米和五百米长轨的投入使用和被淘汰,无缝线路技术的广泛应用,消除了火车的“况且”声。

前几年同事去越南旅游,回到单位,同事迫不及待地把手机里的照片展示给大家,最显眼的是一张火车厕所门把手的特写,上面小铁框里写着“有人”两个汉字,下面是三角锁。关键是手机里的录音:熟悉的“况且”声,我们曾经的火车已经出口到了越南,百分百原装,谈论中,几位从事过检修客货车辆岗位的老师傅眼圈红红的,历历在目的每一个零件和亲切的“况且”声都停泊在他们生命的港湾。

坐在宽敞的动车里,依稀可以找到一些火车在我的记忆中那种无法替代的影子,原来想也不敢想的高速时代已经真真切切地扑面而来。新闻里反复播放着高铁奔驰在地球另一面的画面。在水银泻地的行进中,旅客们预测着火车下一次提速的上限和高铁走出国门的下一站,只是“况且”不再有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