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治理校园欺凌,家长责无旁货!

2018-05-29 16:04:1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红峰

5月28日,记者从山东省教育厅获悉,山东省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山东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下大力气对全省中小学欺凌进行重拳治理。山东要求所有中小学成立专门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事件进行界定和处理。同时规定了依法依规处置的详细流程,并要求强化教育惩戒作用,对不同情节的欺凌采取不同程度的惩戒(5月28日半岛都市报客户端)。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治理中小学欺凌,家长责无旁货!

校园欺凌事件它就像横亘在和谐校园里的一道鸿沟,牵动着社会的神经。治理校园欺凌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部门出台文件,只是治理的开始,真正要筑好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通力合作。

校园欺凌,虽然发生在校园,根源在家庭教育。两种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实施者和受害者。一种是被过度宠爱、称王称霸惯了的孩子;另一种是缺少温暖、无人关爱的孩子。家长在防治学生欺凌与暴力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教育孩子、引导孩子的义务。如果孩子对同龄人施暴或者有施暴的倾向,切不可抱着“护犊子”的心态偏袒自己的孩子。为促进孩子长远健康成长,应该主动去探寻孩子施暴的原因,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问题。纵容、放纵的心态,只会以溺爱的形式害了孩子。学校可通过建立家委会、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指导、教育家长依法落实法定监护职责,增强法治意识,科学实施家庭教育,切实加强对孩子的看护和管教工作。学校应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能够从孩子的行为、情绪、衣着、用品等方面发现卷入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迹象,及早发现尚处隐秘期的欺凌和暴力现象,实施早期干预,将欺凌和暴力遏制于萌芽阶段。要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包括依法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从法律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从心理行为上说,父母是孩子模仿学习的第一对象。不少施暴学生就来自于暴力家庭,还有一部分家长有意无意地言传身教对暴力的推崇。如某校一名男生与同学发生冲突时,总喜欢通过打架来解决。心理辅导老师深入了解后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平时就常对孩子采用“棍棒教育”。 任何教育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调查研究表明,造成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往往缺乏来自父母及家人的关爱与指导。有一部分监护人由于经常出差或者离家打工,缺乏与孩子经常性的沟通交流,使这部分孩子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的辅导。因此,对于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特别是处于12岁以下的孩子,应当确保父母一方留在身边,真正尽到抚养义务。加拿大学者琴·莎舒曾说过:“恃强凌弱的习惯一旦养成,通常会伴随孩子一起成长。”为此,家长务必加强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孩子从小知礼仪、明是非、守规矩,做到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弘扬公序良俗、传承中华美德。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都是带着自己的梦想,对学校生活有无限的憧憬;每一个同学在学校日常生活中,都渴望得到尊重、信任、关爱和平等的对待。期待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同铲除欺凌现象产生的文化土壤,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积极、自主和充满友爱精神的人,都学会像珍视自己的名誉那样珍视集体和他人的荣誉,懂得像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样维护集体和他人的尊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