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赋闲拾笔(二十四)

2017-06-15 16:04:08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周安才

在老周记忆的海洋里,有很多点点滴滴的往事,像一串串珍珠串起岁月的记忆。最怀念的无疑是他慈祥的母亲。

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游子们、大师们在报刊上,微信群,朋友圈,微博里,回忆母亲的生活点滴,倾听母亲温馨的亲情故事,络绎不绝,读后让人感动不已。

著名学者、诗人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敲门。先生家里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来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多么清新的文字,多么流畅的语言,多么慈祥的母亲,多么严厉的教育,多么得当的方法。胡适的美文,勾起了老周对慈母的深深怀念。

母亲,川北一个偏僻、贫穷村庄一个普通农妇。在他儿时的记忆力。母亲特别能干,什么农活、家务活都能干。她一边干农活、一边干家务,一边含辛茹苦地养育弟兄姊妹六人。为了儿女的健康成长,一生中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得的就是起早贪黑干农活,种蔬菜,养家禽和洗衣做饭。

印象最深的是在老周很小的时候,正是农村水田插秧,旱地收麦、地里育苗的农忙季节,母亲下午还在烈日炙烤下的晒场上,挥汗如雨地同生产队的大妈们用连枷打小麦,晚上回到家里就生下了幺弟。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多么伟大的母亲呀。

家里由于子女多,再加上坐月子时生活营养没跟上,母亲落下了一身的疾玻特别是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使母亲四肢关节和脊背完全变形,经常疼痛得无法握筷,无法直腰,无法行走。1980年11月,老周参军离开家乡,每次探亲回家,母亲每天晚上都要在他的床头,在昏暗的灯光下,给他聊哥嫂们的家庭情况,兄弟们的表现情况,晚辈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大队、生产队的一些新鲜事。讲得很多、讲得很细、讲得很好,讲到很晚很晚才去休息。第二天天没亮就又起床了,洗菜、烧火,为他做早饭。

每次探亲离别时,母亲都要弓着脊背,拖着病腿,杵着拐杖,千叮咛、万嘱咐,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背影了又才弓着脊背,拖着病腿,杵着拐杖,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慢慢地、艰难地走回家去。后来,母亲的一次不慎将右腿摔断,因年纪大、整个髋骨变碎,无法连接。尽管是这样这,母亲每天下午3点左右仍要拖着一条废腿,杵着拐棍,一个人坐到放有电话的窗台边,等待电话铃声响起。这个时候,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们、孙辈们都会从不同的远方打回电话,问候老人家并报平安。

多年来,儿女们打电话、老人家接电话成为了一种习惯。

2007年农历四月的一天下午,爱人提醒老周该给母亲打电话了。他却没打。原因是过两天就要回家去看母亲,打了电话,担心老人家盼儿心切休息不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8点,老周接到二哥打来的电话说“母亲在1个多小时之前去世了,叫赶紧回去。”

接此电话,如五雷轰顶,悲伤的眼泪喷泄而出。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他后悔下午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下午母亲在窗台下是多么期待电话铃声响起,多么希望接到儿女们打回来的电话呀。老人家临终前老周未能尽孝、未能送终,未能与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他追悔莫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此后,无论什么时候听到歌曲《母亲》和《烛光里的妈妈》,老周都会伤心极致,泪流满面。

“家里有一老,就是一个宝。”祝天下每一个母亲健康长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