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做中国智造的“智慧原子”

2019-11-21 08:04:0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下转2版

与郭锐微信联系,手机界面总会长时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这个微信输入不熟练的人,却是中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领域的大师。

42岁的郭锐,是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与中国高铁一路同行,郭锐和团队装配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400列,已安全运行超过30亿公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高铁核心部件转向架的生产中,郭锐是一枚“智慧原子”。他独创了10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30多项攻关课题及改善提案在公司级评审中获奖,获授权、受理的国家专利有18项,在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刊物发表技术论文20多篇。郭锐带领的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完成了192项攻关课题,研究出了140项应用在生产线上的绝招绝技,创造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

生而普通,拼搏不止,22年努力,技术工人郭锐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等5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作为产业工人代表亮相全国两会代表通道。

严卡每一个细节,实现技术从追赶到领先

工作日的早晨,6时不到,郭锐已经起床了,6时20分坐上班车,8时准时和转向架“面对面”,开始一天的工作。

复兴号动车组上有50多万个零部件,转向架之于高铁列车就像双腿之于人体,是核心部件。

一列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的直接相关部件上千个,装配尺寸数据记录上万个。

高速动车组的所有齿轮几乎都集中在这里,还有制动装置、电机、驱动装置。转向架既是行走部分,也是驱动部分。

复兴号转向架轮对轴箱组装所用的轴箱体是分体式轴箱,组装过程中要求装配后的装配精度必须小于0.04毫米,因此,组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

这就是郭锐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这份精细复杂的工作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轴箱组装中的每一个螺栓,调整和预紧的先后顺序和紧固扭力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郭锐是第一代高铁工人,技术引进之初,涉及装配关键技术和原理,外方企业守口如瓶。

为了攻克转向架装配的关键技术,郭锐和同事像着了魔似的,整天泡在工厂不着家、通宵达旦试验总结。为了摸清所有的数据,他们做了1000多次装配论证试验,工作笔记写了约10万字,查阅的资料堆起来有2米多高。仅仅54天,他们就破解了这项难题。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大批量制造后,原来的装配效率跟不上进度需求。为破解这一难题,郭锐和技术团队结合不同车型转向架的装配工艺,编制了《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作业要领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实用的现场作业标准。

体系、标准、数据,对于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6年至今,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装配的生产体系、技术标准在郭锐他们手中一点一点地建立,技术持续提升直到世界领先。

(下转2版)

人物档案

郭 锐

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50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200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

采访手记

奋斗即精彩

技能大赛得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技能大师郭锐是铁路人中的佼佼者。

采访中,郭锐一直强调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知道了为什么,就会知道怎么做,更知道怎么做好。这普通的道理却能产生强大的效益,相同的生产现场,郭锐改变现有工艺布局、优化作业流程、增加工艺装备及作业台位,将每个工序的生产节拍做到以分钟计算,实现在原生产线上将日产量从3辆车提高到10辆车。

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在郭锐这样一个个“智慧原子”的带动下实现的。从一名普通工人到技能大师,郭锐身上体现出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高铁人精神的现实表达,也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郭锐一样拥有技术实力的现代产业工人,才让中国高铁这张名片有了坚实的底色,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有了实力。

郭锐的成功,是依靠个人技术实力的成功。这样的奋斗经历对于在普通岗位上的我们来说,值得学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