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女运转车长 一个时代的背影

2019-06-30 13:21:2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现改名为章丘站

运转车长,是一个因火车而诞生,又伴随着铁路技术发展而消失的工种。铁路上曾经流传一个顺口溜——运转车长真伟大,坐着火车跑天下;左手提着密码箱,右手拿着大哥大;总是重复一句话,尾部风压600千帕。

由这份工作带来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根植于董茹辛、王媚、房秀萍三位女运转车长的内心。虽然退休多年,这份工作依然影响着她们的生活。

她们,是第一批女运转车长

“运转车长通常由男职工担任,但原淄博列车段却有一支女运转车长队伍,叫做‘三八’女子运转车长班。班里总共18名职工,分成两个班组,我任一班班长,二班班长是王玉英。”曾经的工作经历,练就了董茹辛干脆、利落的做事风格,说起话来简洁、明了、恰当,她说,“我们女同志与男同志一起站在运输一线上,感觉很潇洒、很骄傲、很光荣、很荣幸1

运转车长比较辛苦,他们的工作是站在列车尾部,监督车辆运行和旅客上下车安全。遇到紧急情况时,运转车长要拉动车长阀,紧急停车。运转车长又分货车运转车长和客车运转车长。其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客车运转车长,手拿红、绿色的旗子,向火车司机发出开车或是停车信号。晚上,旗子则变成手提信号灯。

货车的尾部叫守车,一把铁制椅子、一个花盆炉子、一个车长阀是守车的基本配置。夏天酷暑难耐、冬天冷风刺骨。货车没有固定的停、开时间,经常会在某处荒郊野外等点,一等就是十几个小时。那时陪伴运转车长的,只有无边的寂寞和满天的星光。

客车尾部通常是空调发电车或行李车,在车厢边缘辟出小小的一角,一张小桌、一把窄椅、一个车长阀、一块风压表是它的全部家当。观看并和火车司机核对风压表上的数值是运转车长的一项重要工作。

铁路上曾经流传一个顺口溜——运转车长真伟大,坐着火车跑天下;左手提着密码箱,右手拿着大哥大;总是重复一句话,尾部风压600千帕。

“密码箱是运转车长的工具包,里面放着雨衣、响墩、火炬等,非常沉。”董茹辛补充道,“大哥大是对讲机,600千帕就是风压表上的数值,表示贯穿整趟列车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停车时,压力为零,列车开动后,压力必须达到600千帕。如此,列车才能实现正常停车,否则的话,列车会像一匹野马,难以操纵。”

时光荏苒,现年65岁的董茹辛仍能一下说出班组成立的日子——1976年3月8日。此前,她在原张北建筑段和泥:将一小堆泥土用水搅拌成半固体状,供同事盖房砌墙。董茹辛心想:“干铁路不是要‘跑车’吗,哪知道跑这里和泥来了1

“跑车”是铁路职工对列车员工作的俗称。列车在铁道线上日夜奔驰,列车员跟着火车“狂奔”,大家就叫这份工作为“跑车”。不久,董茹辛调到了车辆段,紧跟着又调到了列车段。段上正好筹建女运转车长班,她因为有文化,一下被领导相中,列为培训对象。跟董茹辛一起培训的有李春梅、李素梅、王玉英、张琴四人,后来又有女职工陆续加入,其中就有王媚。到3月8日正式成立那天,总共有18位女运转车长赴任。

她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房秀萍是1982年成为运转车长的,其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人们对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铁路顺应时代发展增加列车趟数,运转车长的数量明显不足。加上原来的女运转车长有的需要休产假,段上就又选配了10名女运转车长。房秀萍被选上时才18岁,正值如花似玉的年龄。她穿着铁路制服,胳膊上戴着“运转车长”袖章,无论在列车上还是在站台上,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那个时候,房秀萍最愿意穿的衣服就是工作服,不仅上班穿,下了班也穿,还穿着去照相馆照了相。

那个时代,火车司机或者列车员、运转车长穿着工作服行走在马路上,时常会迎来路人羡慕的目光。

王媚的父亲、叔叔、叔叔家的孩子都是铁路工人,房秀萍的父亲也是铁路工人,人们喜欢用“铁路世家”形容这种情况。对此,王媚与房秀萍有一种深藏内心,却会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优越感。

“三八”女子运转车长班,有它成立的时代背景。原淄博列车段退休领导介绍:“当时,大庆有女子钻井队,天上有女飞行员,所以段上就组建了‘三八’女子运转车长班。”其实,铁路同时代出现的还有女火车司机、女货车检车员,她们响应“女子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在似乎只有男子才能胜任的岗位上一展风采。

“女人做运转车长有她自身的优势,比如细心、认真、执行标准严。”这是运转车长的普遍共识。有一次,房秀萍值乘沈阳至青岛的列车,经过一个名叫涯庄的小站时,一辆拖拉机抢越线路,撞到了火车头上,将火车头的主风管撞坏了。房秀萍立刻将报警用的响墩放置到线路,提醒后面驶来的列车停车,防止两车相撞,整个处置过程快速、得当。

其实,很多时候,女运转车长都不把自己和“英姿飒爽”“威风”这些词联系一起。班组刚成立时,生活不规律,对于女同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列车到达车站,女运转车长站在站台上确认信号,指挥发车。开车后,站在车厢两边洞开的车门之间,瞭望是否有旅客扒乘车门或背面车厢,直至列车驶出站台200米。20世纪70至90年代,铁路上运行的大部分是绿皮列车,车厢内人满为患。不仅座位上,行李架上、座席靠背上、座席下、厕所内都挤着人,从列车尾部挤到中间或是前头,都是一场考验。有时候,列车员到站开门,开车时都挤不回乘务室,只有在门口站到列车到达下一站。餐车设在列车的中部,运转车长们经常无法到餐车吃饭,她们都自己带着饭,吃凉饭是经常的事情。

走过一年四季,走过春夏秋冬。一进入秋季,女运转车长就开始抱着棉衣上班。冬天时,她们把秋裤、毛裤、棉裤和单裤一起套到身上,个个裹得胖墩墩的。即使这样,她们仍然抵御不了严寒,所有的女运转车长都患有关节炎。

“上班那叫一个累呀。”董茹辛说,“累得脚后跟疼。”

房秀萍印象最深刻的是晚上叫班。当时没有电话,职工家离单位5公里之内的,都由派班员到家门口叫班。叫班时间都是半夜,派班员不进家门,站在门口敲门,喊某某某、什么车次、几点几分、到点了,女运转车长在屋内答应了,派班员才离开。

房秀萍的孩子不黏人,被吵醒后,翻个身继续睡。另一位女运转车长的孩子被吵醒后,却抱着妈妈哭,不让妈妈去上班。房秀萍值乘的列车比那位女运转车长的晚一些,听到孩子的哭声,心里难过得不行,就跟那位女运转车长换班,叫她安抚好孩子。

王媚印象最深的是值乘时的危险时刻。列车接近明水站(现改名为章丘站)时,全是坡道,还有一个大弯路。此时她们需要打开车门,探出身子,瞭望进站信号。她必须使劲抓住车门扶手,才能保证不被甩出去。

她们,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腾飞

虽然如此辛苦,却没有一位女运转车长主动申请离开这个岗位。后来,她们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完全是铁路科技发展的结果。自1993年起,铁道部开始在列车上安装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由它发送列车的技术参数、监督运行安全,运转车长开始逐步取消。“三八”女子运转车长班的职工也跟着陆续转岗。1998年夏季的一天,房秀萍值乘回来,派班室通知她,不用去干运转车长了。

房秀萍、王媚、张俊兰是最后转岗的三名女运转车长,当她们把渗透着自己体温、汗水、青春时光和爱的信号旗、信号灯交到段上时,三个人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2014年10月15日开始,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正式使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绝大部分运转车长转岗。至此,这个存在近百年的工种除青藏线格拉段外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的记忆。

转岗之后,女运转车长们有的做了行李员,有的做了列车员,有的成为管理人员,这些工作都比运转车长轻松,但是她们最看重、最怀念、最放不下的还是运转车长。

时光从1976年走到1998年,又走到了今天,铁路得到了快速发展,复兴号在祖国大地上奔驰,高铁成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亮丽名片。

现今的淄博拥有两座火车站,它们一南一北,如同璀璨的明珠交相辉映。“三八”女子运转车长班的车长们住在这座城市的不同地方。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通过哪个方向,她们都会看到列车飞驰的身影,都会聆听到火车优美的声音。她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做运转车长的日子,感受到通过工作、通过劳动获得的那份尊重与那份认可。

这是她们的骄傲,更是她们生活的精气神。

本文图片由郝炜华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