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资讯

大秦线上的“娘子军”

2015-01-16 09:19:51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樊康屹

本报记者 樊康屹 曹建祥

图为秦皇岛西工务段女子探伤班正在进行探伤作业。 曹建祥 摄

<b>编者按</b> 精彩中国,魅力无穷;铁路故事,丰富多彩。新的一年,本报特别推出《精彩中国 铁路故事》专栏,讲述中国铁路人的精彩故事,展示新时期铁路人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用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一线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积极性,筑牢安全基石,服务旅客货主。

8年前,14名刚刚退伍的 “80后”女兵来到了大秦线,成为了秦皇岛西工务段的探伤工。相近的年龄、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愿景,让她们成为亲密无间的好姐妹。风华正茂的姑娘们,在千里大秦合奏出一曲新时期铁路女工的青春之歌。

<b>她们是绽放在钢轨间的铿锵玫瑰,选择了大秦线就无怨无悔</b>

工务探伤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技术含量高、作业标准严。女子探伤班担负着大秦线柳村南站至秦皇岛东站118公里站线、274组道岔的探伤任务。这一区域坡度多、污染重,钢轨侧磨严重、探伤难度大。她们每天要在8公里长的线路上走行六七个小时,光避车上下道就得将50公斤的探伤仪搬上搬下20多次。

“这些对有着当兵经历的我们来说都不在话下,父辈都是在铁路工作了几十年的职工,我们对工务室外作业的艰苦并不陌生。”回忆起最初探伤时的情景,工长谢小伟说, “真正的考验是每天要在数千米的钢轨探伤中查找以毫米计的缺陷,稍有遗漏就会酿成安全事故。”

探伤作业 “细”在每一寸钢轨、每一个螺孔、每一个接头。推机手张燕刚开始上道时紧张得不知先迈哪条腿,想做到 “四细、五慢、八注意”口诀里的要求都觉得难。靠着内心那份坚守,姑娘们挺过来了。一次作业时,仪器发出异常报警,张燕和同伴对该报警点重测,发现轨头上有一个直径20毫米的核伤。

前任工长袁晓英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工长职务,她曾经是探伤班里的“虎将”。刚干探伤工作那会儿,她对出波辨别不清,于是,工余时间,她自己动手拆装探头,反复练习。姐妹中,她第一个考取了探伤技术二级资格证书。

探伤既是技术工种更是熟练工种。在班组党支部书记霍智慧心中,严格执行探伤作业标准和回放查验制度是探伤岗位的基本要求,丝毫懈怠都有可能埋下严重隐患。 “我们首先是探伤工,其次才是女职工,虽然在体力上我们要比男同志差一点,但我们更细心,在查找细小缺陷方面更有优势。”

去年才分到探伤班的王婷是唯一的 “90后”,不善言辞的她却有着同龄女孩少有的执着: “师傅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曾经担心这些姑娘们难以坚持下来的车间主任王建说:“热情过后依然坚守那份责任才是最难的。她们不仅做到了,而且在 ‘三无’方面从来没有发生过问题。”

王建说的 “三无”是指无漏检、无责任断轨、无人身伤害,这是考量一名探伤工的硬指标。女子探伤班成立8年来,共发现伤损钢轨731根。

<b>她们是为荣誉而坚守的“女汉子”,内心充满了超越平凡的力量</b>

清一色的橘黄工装、工帽,黄白相间的胶鞋,女子探伤班的足迹走过四季,成为大秦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之前还真没找到像 ‘女汉子’这么贴切形容我们的词。”性格泼辣、快人快语的高以香是大家公认的 “女汉子”。大家都说:有她在,再难的事也不难了。

在车间党总支书记张利中看来,“女汉子”的称呼既是一种 “自嘲”,也是一种自信。

探伤工集脏、累、苦于一身,长年风吹日晒,作业时间长,休假不规律。有一年农历大年初二的一件事至今仍让袁晓英记忆深刻。那天早晨,老工长李明带领她们6人外出作业,正好遇到港口翻车机故障,卸车不畅,探伤区段始终有列车占用,她们只能在线路旁忍饥挨饿地等待。李工长为了鼓励大家,就在寒风中给大家讲故事。一直到傍晚,她们才完成当日作业。随后,她们找到一家小饭馆吃火锅。在袁晓英看来,那是最美味的一顿晚饭。

探伤班的姑娘们随身携带的不是同龄女孩用的口红、香水,而是红花油、创可贴。由于经常要把探伤仪器从路基和钢轨上搬上搬下,难免磕碰扭伤,每个姑娘的腿上都有几块伤疤。每当有姐妹受伤,以前当过特种兵的石晓燕就向姐妹们传授她的疗伤经验。由于长时间猫着腰作业,许多人腰椎都有问题。

“没有哪个姑娘是不爱美的。我们工作的站场每天被煤尘笼罩着,即便是采取了最严密的防护措施,每天工作下来也是满脸煤尘。”推机手张鑫告诉记者。

气温变化时最易发生断轨。最冷、最热的时候人们都爱往屋里钻,而这些时候探伤工却要外出作业。冬季防断轨压力大,最冷时室外温度达到-20℃。呼啸的寒风将煤尘高高扬起,吹打在姑娘们的脸上、身上,话都说不出来。夏天,炙热的钢轨温度超过60℃,行走在无遮挡的站场上,汗水顺着遮阳帽的系带往下滴。为及时补充水分,她们随身携带的是能装1.8升水的水罐。

“掉过泪、想过家,也有过调离的机会,但最终没有走,说不上为什么,也许仅仅是因为对朝夕相处的姐妹的不舍和那份难以割舍的探伤情。”说起这些,王永华的眼睛湿润了。

8年来,14朵金花走过12298公里,检查道岔31109组。她们曾被命名为 “全国工人先锋号”,接受过央视 《当代工人》栏目记者专访,原工长袁晓英是火车头奖章获得者,杨洁、谢小伟是路局级三八红旗手……

<b>她们是分享喜悦的 “辣妈”“辣妹”,缤纷的生活多姿多彩

</b>

来到探伤班时还是青春年少的姑娘,可如今都已为人妻、为人母。工作之余的她们是一群快乐的 “辣妈” “辣妹”。

“轨边花花”是2008年女子探伤班创建的QQ群。如今,她们建立了 “中国女子探伤集团”微信群。业余时间,姐妹们在这里探讨业务、交流经验、分享喜悦,让缤纷的生活多姿多彩。

“恭喜恭喜,快把你孩子的照片发上来,让干妈们看看!”生了双胞胎的王永华还在休产假,姐妹们就通过微信送去祝福。

“刚刚找到一段过去的视频,看看燕姐年轻时霸气不?”被称为 “燕姐”的石晓燕,将自己当特种兵时的一段视频发到微信群里,引来大家啧啧称赞。

“工作之余就学学业务,有时也看看悬疑小说,但最多的还是想孩子。”最初,女子探伤班的成员都住在大同。几年过去了,她们有的在当地成了家,有的或租或买房子,再把老人接过来看孩子。唯有杨洁独自一人在秦皇岛,孩子和丈夫都在大同。 “女儿一直由家在大同的姥姥带。孩子2岁多时,每当我返岗前,她就像预感到了什么,躺在我的腿上,一声接一声地喊妈妈;该睡的时候也不睡,还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生怕我走了……”说到孩子,泪水从杨洁眼角流淌下来。

总是随身装着业务题的任玮玮称自己现在忙得就像个陀螺,每天都是家、单位、幼儿园来回跑,连背题的时间都没有。她告诉记者: “明年孩子就要上学了,现在正是最缠人的时候。有时我和他爸都顾不上,就让邻居帮着照看一下。”

大秦女工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探伤。虽然工作忙碌,但她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即使再疲劳,但只要一换上工装,她们就像听到了军号,立即投入 “战斗”状态。

<b>采访手记:当代铁路女工的青春之歌</b>

在连续两天的全程跟班作业中,记者始终苦于找不到采访的时机。作业时,她们严谨、认真的状态让你不便打扰。工作结束后,她们大多要赶着去接孩子、买菜做饭,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关切让你不忍心再占用她们的时间。但她们对职业的忠诚、对岗位的尊重在记者脑海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影像。

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酸甜苦辣,她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此时的她们,也许正经历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光。她们也许没有更多的精力将工作和家庭调节到最理想状态,不得不在职工、母亲、妻子、女儿、儿媳等多个角色中来回穿梭。即便如此,她们依然无怨无悔地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铁路,奉献给了大秦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