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线路养护多了科技味

2018-10-24 09:20:3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1976年,二叔通过招工进了铁路,被分到南同蒲沿线小站工区南关。报到那天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二叔刚放下行李就被工长安排去捣洋镐,下班的时候手上已经磨出了血泡。那天晚上,躺在寒冷的宿舍里,二叔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就拎着行李回家了。爷爷十分生气,对二叔又打又骂,随后把二叔送回了工区。此后,二叔每天扛着洋镐、叉子、铁锹跟工友上线干活,手上的血泡变成了血水,再后来结成了老茧。

二叔跟我说:“我们那时候,全线铺设的都是木枕,钢轨和道岔都是43公斤的,设备稳定性差。出去干活都是定额,一个人一天换枕木要换12根。工区里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大家没事就玩牌、侃大山。”长期的重体力劳动使二叔他们都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每天晚上睡觉都很痛苦,不少工友买断工龄自谋职业去了,而二叔快33岁才娶到媳妇。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二叔在一次次施工中发现,线路设备一年比一年好,钢轨由43公斤先后更换成50公斤、60公斤,正线枕木也全换成了混凝土枕。

“设备好了,我们的劳动强度小了,娱乐活动也丰富起来了。1990年以后,工区院里先后安装了篮球网、羽毛球网,有时还和车站开展友谊赛活动。后来,工区还有了读书角,黑白电视机也换成了大彩电……”说起后来的变化,二叔一脸喜气。

20年前,我成了一名养路工人。当时,母亲有些为我担心,可是已经退休的二叔说:“让娃去吧!现在那么好的设备,娃吃不了多少苦。”在入路前3年的时间里,我几乎跑遍了南同蒲线大小工区。现在,我们这里设备稳定,出去上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巡查线路病害。工区还配了冲击捣镐、电动捣镐,处理设备病害也方便多了,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

后来,我调到段党群办,每次回到工区都能发现新变化。最近几年,工区建设“八斜工程,变得像宾馆、花园般舒适漂亮,逢年过节还会发放水果、蔬菜、肉类等慰问品。大家都觉得,要是不好好干真是对不起单位,日子越来越有盼头。这不,前几天,又有一个漂亮的女护士把她的橄榄枝深情地投给了我的一个工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