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记忆——乌鞘岭隧道
乌鞘岭隧道由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工程建设指挥部建设管理,中铁十五局承建的兰州至张掖三四线铁路兰武段XQ1标新乌鞘岭隧道进口段8021米掘进任务全部完成,为新乌鞘岭隧道全线贯通及兰张三四线铁路早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鞘岭作为河西走廊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关中平原地区进入河西走廊的东大门,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的交通要冲,它连同山下的古浪峡谷并称为丝绸之路的门户。
这里高寒缺氧、空气稀薄,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气温-2.2℃,昼夜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环境恶劣。史籍中对乌鞘岭有“盛夏飞雪,寒气砭骨”的记述。而且乌鞘岭地质情况复杂,断裂带多,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1952年10月1日,在毛主席“庆贺天兰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的伟大号召下,数万军民将士投身全长1892公里的兰新铁路建设工程。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为了提高列车爬坡能力,乌鞘岭段以展线形式盘卧山岭之间,由7座单线隧道共同构成了乌鞘岭隧道群。1953年7月,大批建设工人从兰州徒步出发,赶赴150公里外的乌鞘岭隧道群施工现场,凭借极其简陋的施工机具,历经11个月的紧张施工,3万筑路大军在高寒缺氧,飞雪朔风的严酷环境中艰苦鏖战,最终完成7座单线隧道的修建任务。
2003年3月兰武二线开工建设,2006年随着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建成通车,运营了52年的第一代乌鞘岭隧道于2006年7月20日废弃。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第一代乌鞘岭隧道为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以乌鞘岭隧道旧址为基点,收集整理历史照片1000余张,铁路老物件100余件,恢复隧道内线路150米,分18个篇章建成了乌鞘岭红色教育基地,旨在教育引领兰铁人在新时代追寻历史足迹,感受精神力量,担当时代重任,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奋发图强、拼搏奉献。
从1953年时速50公里的第一代乌鞘岭隧道,到2003年时速120公里的第二代乌鞘岭特长隧道,再到2019年设计时速250公里的第三代新乌鞘岭隧道,一代代的乌鞘岭隧道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一步步走来,见证了祖国从百业待兴到繁荣富强的一点一滴,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一代代铁路人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扎根西北,前赴后继,不断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确保了西北铁路大动脉的畅通,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
随着新乌鞘岭隧道进口段的贯通,兰张三四线铁路建设也迈入了加速阶段。未来建成通车后,兰州至省内各市县将形成“2小时生活圈”,古老的河西走廊也将由此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形成由内地经河西走廊通往新疆的高铁大动脉,进一步加强陆桥通道与京兰通道的连接,完善甘肃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极大地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和文化交流协调发展。(周伶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杭温铁路又一“咽喉”工程连续合龙03:18
- 支部建在工地上 党员聚在项目里 ——中铁08:54
- 中兰铁路(甘肃段)正式启动联调联试08:53
- 银兰高铁(中兰段)引入中卫南站、中川铁08:52
- 中铁二十一局临夏工程公司道合·迎曦公馆11:5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