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飞行员”安全更保障
“嗡嗡嗡……嗡嗡嗡……”7月20日,寂静的深山里传来隐隐的低鸣,像蜂群在集结。循声望去,南龙铁路下孟隧道旁,一架白色无人机灵巧地飞到空中,一名穿着橘红色防护服、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小伙子熟练地遥控着操作杆。他便是被同事们称为防洪“飞行员”的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公司龙岩工务段路桥测量工王文。
“这个涵洞的上游是山体自然沟谷,下游出口处堆积渣土。下游因便道覆盖没有出水口,如果碰到持续强降雨,就会对铁路路基造成安全隐患1王文指着显示屏说,“我们现在定个位,拍个VR全景照片,一目了然1无人机拍出的VR全景照片360度无死角反映线路、隧道周边沟谷、水库、低洼等情况,图片放大后就连河边的小石子都清晰可见。
“嗯,就是这里,渗水的地方找到了1王文轻舒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拨动操纵杆,调整角度,只见无人机如蜻蜓般轻巧地摆了摆,稳稳地停在半空中,几秒钟后,又绕着水塘飞了一圈,然后飞回地面,安全着陆。
“下孟隧道旁的这座山地势陡、杂草高,病害隐蔽,检查和测量难度大。没配无人机之前,我和同事来这座山上找了一整天,腿跑细了、脚磨出泡了才找到病害源,今天不到一小时就锁定了,无人机真是防洪检查的‘神器’啊1
南龙线是著名的“铁路隧道博物馆”,它穿越崇山峻岭,全线有四分之三是隧道。每年的雨季,隧道的防洪检查、维护是个难题。
以前的防洪检查是个体力活。每天要翻越两三座大山,走十多公里山路,经常要手脚并用爬上十几米高、75度甚至90度的陡坡。山上没有路,还要自己带砍刀开出一条路。有时辛辛苦苦爬了整座山也找不到病害源。隧道仰坡上遍布灌木杂草,检查时视线被遮挡,对病害问题往往发现不彻底。
2019年年初,龙岩工务段配备了无人机,王文经过培训取得民用微型无人机航拍摄影专业合格证,成为防洪“飞行员”。无人机在防洪检查中可以做到360度无死角拍摄,把图像实时传回地面,并采集地质、地貌资料,省时、省力又安全。“再也不用翻山越岭满山跑,只要有一块平整的场地我就可以飞。”王文自豪地说。
操纵无人机可以大大节省路桥职工的体力,但“飞行员”却更耗费“心力”:无人机操纵是个技术活儿,非常考验人,必须要胆大心细。起飞前全面检查无人机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到现场后要观察好地形、构思好航线、预估飞行高度、判断风向等等,每个环节必须清清楚楚,才能尽在掌握,“飞得更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恰如那源头活水,将会荡涤一切困难,冲破道道难关,不断开拓历史新境界,为国家带来繁荣富强,为铁路带来兴旺发达,为民生带来生活幸福。科技在进步,安全有保障。防汛工作越来越智能化了!科技发展让铁路更安全畅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邓运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加强口岸交接组织 助力中欧班列跑出“加07:41
- 压实责任 勇于担当 深入一线 靠前指挥07:41
- 履职尽责聚合力 全员共筑防洪堤07:41
- 以上率下筑屏障07:41
- 科学防洪护平安07:4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