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战军马场
■本报 强 科 本报 俱 娜
1月22日晚,在绵延千里的祁连山下,军马场站周围一片漆黑,只听见西北风的呼呼声。零下23摄氏度的气温下,兰州工务机械段“钢轨神探”们蓄势待发,为接下来的钢轨探伤做准备。
“出发122时52分,作业负责人崔让军发出指令,GTC-80型钢轨探伤车缓缓启动,驶入兰新高铁军马场至张掖西区间。春运即将拉开序幕,这些“钢轨神探”们迎风冒雪、昼夜鏖战,为线路“把诊号脉”,及时消除隐患,保障铁路安全畅通。
探伤作业就像做B超一样,钢轨探伤车探头利用多组不同角度的超声波入射钢轨后,通过反射回波来检测钢轨内部是否存在伤损。
钢轨探伤是一个“细工活”,不间断的数据采集很重要,准确识别数据的信息更关键。作业人员需要熟知钢轨伤损模式库中的各类“案例”和运用限度数据,以便将检测数据与模式库中的情况准确匹配,从而获得最精准的探伤结果。
“探伤作业人员在工作期间精力要高度集中,如果探伤误诊或者漏诊,后果不堪设想。每次作业我们一般持续三到四个小时,需要一直盯着电子显示屏做记录。”负责探伤检测的职工王沛沛说。
钢轨探伤车的探轮外面被一层材质为环氧树脂的塑料包裹着,探轮与钢轨长时间接触,会使探轮外层磨损,探伤数据无法采集,所以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探轮。23日0时20分,钢轨探伤车慢慢停下来。负责更换探伤轮轴的张惟杰刚打开驾驶室门,一股寒气瞬间涌来。他迅速来到车下,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松动螺栓,仅用4分钟就更换好了探轮。
1时30分,钢轨探伤车完成了120公里的探伤任务,准点到达张掖西站。探伤车停轮,作业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驻地休息。
“冬季气温低,钢轨较为‘脆弱’,我们更要打起精神,全力消除隐患,确保线路安全畅通。”兰州工务机械段钢轨探伤车间主任张志军说。
1月以来,兰州工务机械段已经完成了宝兰等线3352公里的探伤任务。春节前,他们还将昼伏夜出,完成1435公里的探伤作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