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务意识,筑牢安全建设“防火墙”
寒露时节,气温骤降,但在滁宁城际铁路建设现场,降温不减大干热情,现场作业人员正热火朝天地日夜施工。14日凌晨2点,中铁四局滁宁城际铁路二期凤阳北路站承轨层(5-9轴)梁板浇筑完成,设计混凝土628m3。14日晚11点,技术学院站承轨层(5-9轴)梁板浇筑完成,设计混凝土1180m3。这标志着该项目重要节点目标顺利实现。(10月15日 中国新闻网)
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是必然之举。格库铁路建设过程为生态改设计,不是多虑,不是小题大作,而是惠及民生福祉之举。格库铁路作为国家“十横十纵”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又一条进入新疆的大动脉,铁路建设者放弃最早的线路设计,绕开野骆驼、黄羊等当地“主人”的水源地,将因铁路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如果说库格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引入环保监理是对建设过程中环保工作体制制度的保障,那么,拓展水面施工长度、配置垃圾回收箱、采用膨润土造浆护壁、路线绕道,便是水源、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的切实体现。这些举措表面上影响了建设施工进度,增加了施工成本,实则保护了一方水土,维护了一方生态,因为,库格铁路沿途的美丽生态是用再多的金钱也换不了的。
生态建设与铁路发展比翼齐飞。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发展,势在必行。铁路的建设不仅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要留住绿水青山。长期以来,铁路建设一直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但是受选线限制,难免有不得已“惊扰”之处。从之前青藏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通道,到近年来的西成高铁用增加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再到京张高铁建设最大限度减少水上施工作业、避免对官厅水库造成污染,从这一系列举措中,不难看出,中国铁路总公司向社会、向人民群众展现出了为保障留住自然美、保护绿色环保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经济建设和绿色环保不是相互矛盾的,均衡和谐的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铁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是经济血液飞腾的大动脉,在环保上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与自然生态分享更多空间,更需要更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促使经济建设与自然环保的和谐发展。这就考验铁路建设者,如何实现铁路建设和生态环保“双赢”的重大课题了。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基础;绿色,是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待。以格库铁路、京张高铁建设为代表的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改善,“比翼齐飞”。动车组列车、隧道桥梁、清水、野生动物、绿树、红花……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一幅幅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绿色发展正阔步疾行。(蔡世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