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积极推进铁路建设,让经济“跑“起来

2021-10-18 21:29:2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蔡世霖

   10月12日上午,曼木树隧道洞口,随着最后一段钢轨被安放到位,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这条千余公里的钢铁巨龙,从昆明出发,穿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跨过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经过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进入老挝,最终抵达万象。(10月13日  新华网)

随着全线轨通,中老铁路进入通车前建设冲刺阶段。今年底通车运营后,这条友谊、科技、绿色、开放的铁路必将承载着中老两国人民的梦想,穿山越岭,创造辉煌。

中交一航局施工经历是中老铁路建设者攻坚克难的缩影。中老铁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线路全长1000多公里,国内玉溪至磨憨段位于云南南部,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缝合带,山谷纵横,河流密布。

铁路投资建设,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机遇。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铁路从曾经的时速“120”到今天的“350”,五年来铁路建设年均投入7000多亿元。洞内温度40摄氏度,大家穿着短裤施工;涌水严重,施工中断有时达一个月……面对一个个“拦路虎,建设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2020年3月,中老铁路首座万米长隧万和隧道贯通;2020年11月,安定隧道贯通;2021年6月,最后一座隧道景寨隧道贯通……

中铁四局建立监控量测系统,运用全站仪、GPS设备观测线形变化,在杆件上安装应变片和纠偏装置,利用墩顶纵横移动纠偏装置和温度调整法,分步骤调整合龙口纵向偏差,确保主跨精确合龙。像元江双线特大桥一样,多个工程突破关键技术、设备等难题。针对地质复杂等问题,参建部门加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信息化管理模块应用,做到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时跟踪、智能控制、及时纠错”。现在,基于北斗定位和红外扫描技术,研发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集计算测量、数据共享等于一体,施工控制和管理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原来靠人设置500米引导线需2小时,现在1小时可规划上千公里铺轨路径;80余天铺轨500公里……在玉磨段,我国自主研制的500米长钢轨铺轨机在“自动巡航走行定位系统”操作模式的引导下,精准铺设。

铁路建设发展成果,所惠及百姓的福利已不止于出行方面,密织的铁路网络正在不断缩小着城市之间的距离,抒写着城市交流发展的新篇章,还强力带动了铁路沿线周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铁路建设为增加国民生产产值做出了重大贡献。(蔡世霖)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