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开行七周年,见证傲人成绩
2020年7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开行满7周年,中欧班列(郑州)从最初的每月1班到现在最多每周“去程14班、回程10班”的开行频次,班列辐射30个国家的130座城市。经过七年的铁路建设,科技创新,装备更新,组织优化,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标志,已经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骨干方式。建成至今,中欧班列,以流通的经济带将沿途的国家紧紧地串联在一起,源源不断为中欧班列线路上的国家人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扭转乾坤,中欧班列化危为机。2020年时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运输行业首当其冲。疫情将人们锁在家中,公路,航空,海运的运输难度大大提升,但却给了铁路发展的机遇。疫情期间,铁路充分发挥铁路自身抗风险能力强,安全绿色高效的优势,不仅国内运输独占鳌头,作为国际物流运输主力的中欧班列也是打破历史,屡创佳绩。数据显示,9日,经霍尔果斯站出境的中欧班列单日达到18列861车,创单日出口交车新高;20日,该站进出口过货量达3.17万吨,突破建站以来单日过货量纪录。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其中,3、4、5、6四个月,开行数量连续创下历史新高。事实证明,中欧班列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通道的潜能巨大,在未来,中欧班列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必然。
更新换代,科技加持高歌猛进。中欧班列屡屡刷新纪录的背后是高新科技的加持。如今开往欧战的列车早已满载各种黑科技,“最强大脑”SAM系统:全站到、解、集、编、发、调作业的自动集中控制,既保障了作业安全,又提高了作业效率;北斗定位:实时掌控集装箱的实时位置,掌控货物状态,以便对业务周期进行预判和安排;95306“数字口岸”:从列车申报到海关放行的时间由原来的约半天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最快只需几分钟。高度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在保障安全的同时进一步简化过程,大大地降低了成本,显著提高运输效率,使得以往运输路上的“天堑”变“山沟”,“大江”成“水流”。
填山移海,铁路子弟自强不息。“猎狗抓住了兔子,但最大的功劳却是猎人。”再好的工具也是由人来使用,人的果敢,决断,坚持,奋斗,最终决定的工具的效果,铁路更是如此。在这个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中,铁路人奋斗不止,自强不息,始终为铁路的每一分进步不懈努力,春晓佳节,铁路人白灯黑夜 ,默默守护;疫情期间,铁路人坚守岗位,坚持不退;抗洪抢险,铁路人身先士卒,勇击洪浪。中欧班列这自豪的成绩是无数的铁路人奉献己身换来的,现在这份成绩正是对铁路人最大的慰藉。
如今,中欧班列的开行将中国和沿途的国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家间的经济,文化,资源高速流通,给沿途国家带去经济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此后,中欧班列定将有更喜人的成绩,中国与各个国家也将迎来更蓬勃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加强口岸交接组织 助力中欧班列跑出“加07:41
- 压实责任 勇于担当 深入一线 靠前指挥07:41
- 履职尽责聚合力 全员共筑防洪堤07:41
- 以上率下筑屏障07:41
- 科学防洪护平安07:4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