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毫不差的高铁“闹钟”精调师
“G9692次列车数据上载无误,开始模拟试验。”在广州动车段广州南动车运用所的动车组列车上,杨大顺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耳旁响起了列车到站广播。看着动车组显示屏上同步显示的站名,杨大顺长舒了一口气:“‘闹钟’调好了,列车明天可以顺利出库了。”
28岁的杨大顺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是广州动车段广州南动车运用所的一名信息工程师。他的工作是负责维护和更新高铁的“闹钟”——旅客信息系统。
广州动车段广州南动车运用所共配属125组动车组列车,运行于京广、南广、沪昆等9条高铁线路上。每次调图,杨大顺需要更新1000余个运行车次、1.1万余个站名和4万余条语音播报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必须和运行图“严丝合缝”,精准匹配。
面对海量的数据编辑,杨大顺不仅要耐得住枯燥寂寞,而且要有“绣花”般的精细。曾经有些“毛楞”的杨大顺,现在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
“‘毛楞’是我老家的方言,意思是做事情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意思。”杨大顺说。原来他的性子比较急,做什么事都图快,工友们就戏称他为“毛楞男孩”。自从负责旅客信息系统调试工作后,庞大的数据、严格的标准和沉甸甸的责任让他迅速成长,认真细致、分毫不差已成为他的“金字招牌”。
“在电脑上编辑好数据只是第一步,相当于调好了‘闹钟’的时间点。”杨大顺介绍。新的运行图数据编辑完成后,便进入“闹钟”调试的第二步:赶在新运行图启用前一晚将数据上载更新到对应列车,确保新旧信息及时更迭、无缝衔接。这一步至关重要。
“如果列车信息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准确,比如列车到达长沙站时,车内却显示和播报到达衡阳站,那在衡阳站下车的旅客很容易被误导而在长沙站下车,从而造成漏乘错乘,影响运输秩序。”杨大顺解释道。
每当到了数据上载更新的阶段,杨大顺就扮演起了“救火队长”的角色。“我要时刻不停地盯着数据更新工作,查看各类验证信息反馈情况,随时待命准备解决异常问题。”杨大顺说。动车组列车大多是每日22时左右才陆续回到车库检修,上载更新数据的作业时间只有当夜至第二天一早短短的6个至8个小时。一晚上,他经常需要在工作群里查看百余张图片,回复数百条信息。
“工作以来,我编辑上载的数据和处理的故障至少有10万多条了,从没出过差错,也算没辜负‘救火队长’这个名号1杨大顺自豪地说。
何廷昭 黎 磊
编后 时间和站名虽是细节,却并非是小事,它关系着铁路客运的运输秩序。杨大顺对工作严谨细致的背后,体现了铁路人长期以来的责任和担当。旅客们在飞驰的高铁上听到的准确报站声,也离不开那些在每次调图背后辛勤维护旅客信息系统的铁路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