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拿的拼搏人生
⑦马小利在为拱架联接板冲孔。
⑧马小利在检修网焊机。
⑨马小利在调试电机刹车。
尹登明 摄
■本报 赵妮娜 ■周 琼
初中学历、机修厂学徒、铁路劳务工……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钢构厂厂长马小利的起点很普通,但他硬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实干精彩逆袭,用44张国家专利证书,一步步拼搏出自己的成功之路,展现了铁路高质量发展中一名普通劳动者的担当作为。
马小利初露锋芒是在2001年。当时,他参与施工的隧道有一段喇叭形通风口,如果为此处专门定做衬砌台车,耗费大且利用率低。马小利在收工后多次前往这处通风口,量尺寸、想方案,做计算、画草图。最后,他用不同直径的工字钢弯曲拼接成一台全新的衬砌台车,成功破解了施工难题。
这次尝试让马小利迷上了设计加工各类工程机械。2008年,他参与施工的龙溪隧道遭受地震损毁,重建该隧道被众多施工队视为难以完成的硬骨头工程。马小利临危不惧、勇挑重担,用300多个螺丝组装出不用焊接的开挖台车,一举打破高瓦斯隧道的施工瓶颈,为龙溪隧道早日贯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也因此从一名劳务工成为中国铁建正式员工。同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此后,兰新高铁、浩吉铁路、贵南高铁等工程项目建设都留下了马小利创新创造的足迹。2015年11月,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创建以马小利名字命名的“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11月26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授予工作室“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善于观察、勤于学习,从设备故障维修到机械的改装革新,再到全新的发明创造,马小利本着项目缺什么设备就造什么设备、设备不好用就改造优化的理念,就地取材、自主钻研,逐步成长为接地气的发明家,实现了从劳务工向技术大拿的华丽转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