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心怀旭日 逐梦前行

2021-05-14 08:05:0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尹晨曦 杨景源

立夏时节,雨水渐丰。正午时分,在大郑线上行159公里910米处,钢轨打磨车正在进行打磨作业,4名工务职工疾步随车前行,目光紧盯车轮与钢轨间飞溅的火花,严防火灾事故发生。不期而至的大雨并没有让他们放松警惕。

一名青年职工一边指挥防火作业,一边抡起耙子收拢路肩石砟,雨水浇湿衣服也毫不在意。因为经常在室外作业,他的脸和手与常人相比都略显粗糙,眼下布满皱纹,与人握手时,厚实的手掌给人踏实可靠的感觉。他就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阜新工务段彰武线路车间孙家养路工区第21任工长张迎旭。

多年来,张迎旭以传承“一心扑在线路上,一丝不苟严要求,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孙家精神为己任,秉持孙家人“格上格”标准,强化安全管理,提升设备质量,延续了工区连续57年无安全事故、轨检车检查全部优良的骄人成绩。

一心扑在线路上

“从走进工区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心当好工区新一代接班人,为这个老典型增光添彩。”谈起与孙家养路工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张迎旭语气中透着坚定。

2008年,张迎旭从部队退役后成为一名铁路职工。他至今仍记得,当第一次看到荣誉室里绣有“大郑线上好工区”字样红锦旗以及“十八条好汉”艰苦创业的图片,听到老一辈孙家人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后,自己内心受到的强烈震撼。

为迅速提升业务水平,张迎旭白天盯在现场,认真观察有经验职工的一举一动,晚上守在工区学习业务知识,利用一切时间给自己“充电”,还主动向业务水平高、现场作业经验丰富的老工长拜师学艺,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会刨根问底,直到学懂弄透为止。

程国栋是孙家养路工区第18任工长,也是张迎旭的师傅。他提出了将轨距、水平误差达到零标准。这相当于把“格上格”的标准又提升了一格。

张迎旭是程国栋的“得意门生”。提起他,程国栋语气骄傲:“在我带过的徒弟中,张迎旭是非常好学的,也十分积极上进。他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每个作业环节都必须弄个清清楚楚。”

在孙家养路工区工作的13年里,每次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张迎旭总是冲在前、干在先。

2013年,张迎旭成为工长后,更是坚持以身作则,每天起早贪黑,与职工们奔波在线路上。张迎旭的妻子虽然理解他,但有时也会“抱怨”:“我们俩结婚13年,孩子都10岁了,不要说双休日,就连节假日能好好在一起聚聚都非常难得。”

2016年6月,随着工务系统推行检、养、修分开和实施集约化管理,阿尔乡、章古台工区整合到孙家养路工区,工区原来管辖的56公里正线变成了100公里,还增加了2个站尝25组道岔和5.8公里站线。

为确保新接管的设备万无一失,张迎旭带领职工连续奋战一个多月,全面排查整治管内线路和道岔设备。他带领职工把现场当成课堂,向阿尔乡工区、章古台工区的老工长学习技术,使职工的业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为确保运输安全、满足煤炭重载运输需求提供可靠保障。

2020年6月,张迎旭因重感冒到医院输液治疗。临近暑运,阿尔乡、章古台两个站场维修任务比较繁重,他与医生商量把输液时间安排在“天窗”时间外。每天在医院输完液后,他马上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现场组织“天窗”作业。

今年清明小长假至今,为确保春融期间设备安全稳定,张迎旭每天3时40分到达现场,带领职工对管内排水沟、桥涵进行清淤清障。

春季早晚温差大,常常是早上穿棉袄、中午穿短袖,张迎旭感冒也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抡着拉伤的胳膊和职工抢活干。

工友们互相打气说:“看了张工长,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孙家精神。有这么拼命的工长,我们也不能落下1

精益求精上标准

2013年,30岁的张迎旭接过孙家养路工区第二十一任工长的接力棒,成为工区历史上最年轻的“当家人”。面对越来越多的线路设备、越来越重的施工任务、越来越高的维修标准,张迎旭始终坚持一丝不苟高要求,精益求精严标准。

大郑线车流密度大,繁忙时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列重载列车通过,而且列车运行时速由80公里提高到了120公里,线路设备质量每分每秒都在变化。

为在有限的“天窗”时间内做到忙而不乱,张迎旭坚持做到对线路设备的动静态状况了然于心,并利用工余时间,收集近一个月的轨检车数据和段、车间专业干部的乘车记录,从中分析共性问题。

他在摸清摸透工区100公里线路情况的基础上,秉承孙家人“格上格”的标准,与工区职工一起提出“向干线标准看齐”的更高目标,提出了轨距、水平误差不超过2毫米,轨距变化率不超过千分之一的维修标准。

2018年,沈阳局集团公司组织开展学习践行小东精神活动后,为了让孙家精神与小东精神紧密结合,张迎旭提出了“遵章守纪一点也不能差、作业标准一丝也不能降、安全事故一个也不能出”的工作理念。同时,他坚持以“学标、对标、达标”活动为载体,立足“一口清”“一手精”“一招准”,全力提升职工的岗位技能水平,使管内线路设备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过硬的业务本领是提高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和职工作业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近两年工区岗位优化、新职工较多的特点,张迎旭认真落实每日一题、每周一学、每月一考、每季一练、班后留一题、班中练一题、班前答一题的“七个一”学习制度,并坚持带头示范,以老带新,手把手传授各种机具的使用方法,一对一讲解维修作业中的技术技巧,让职工在干中学、学中干,促使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全面提升。

言传身教带队伍

创业难,守业更难。张迎旭在继承、发扬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科技创新的新成果,丰富、完善、弘扬着孙家精神,带领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工区的办公地点位于大郑线下行121公里960米处的一间由平房改造而成的彩钢瓦房里,干净整洁的小院没有一点杂物。张迎旭带领职工充分发扬孙家人朴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节支降耗、改革创新,修旧利废制作了许多撬棍、扳手等结实耐用的工具,还对工区使用工具、焚烧煤炭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为车间节省了不少开支。

为了让职工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张迎旭总会留意职工的思想情绪变化和家庭状况,找时间与职工谈心,深入职工家中走访,职工家里有大事小情时他总会第一时间到常

他还经常利用月度工区党小组会的时机,组织党员到传统教育室,向他们讲述“十八条好汉”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故事,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孙家精神的内涵。

他时常对职工说:“‘十八条好汉’将线路绣出了‘花’,现在咱们更是兵强马壮,大家一起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身教胜于言传。张迎旭在从思想上引导职工爱岗敬业、传承孙家精神的同时,坚持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职工发扬优良传统,展现新时代孙家人的风采。

2020年暑期,大郑线防洪任务繁重,特别是迎战台风“利奇马”期间,张迎旭带领职工连续多日坚守岗位。由于洪水导致大郑线138公里10米处桥洞积水,该段用4台抽水机日夜抽水,张迎旭冒着大雨在桥洞外看守了一天一夜。

脚踏晨曦迎接旭日东升,身披暮色夯实线路基础,这是张迎旭13年工作历程的真实写照。他秉承孙家人的优良传统,用汗水提升设备质量,用奉献和担当丰富“三个一”精神的时代内涵,谱写了一曲催人奋进的青春之歌。

站在孙家养路工区泛着金属光泽的“十八条好汉雕塑墙”旁,他坚定地说:“大郑线是重要运输通道,确保铁路安全畅通是我们的责任使命。我一定忠诚履职、奉献担当,让‘大郑线上好工区’这面旗更红更艳1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