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铁路建设给经济发展提供“加速器“

2021-07-31 23:31:29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周鹏程

站在粤汉铁路燕塘桥遗址上,看着从京广线上呼啸而过的列车,仿佛穿越了。隔白沙河相望的新京广线与粤汉铁路遗址,躺在南岭的奇伟险峻的大山里,一边寂寂无声,一边热闹非凡。(7月31日  红网)

燕塘桥两边长满了杂草,桥面没有栏杆,每隔十几米都有一个用来躲避的空间台伸出桥面外。白石渡这一段旧线上的铁轨早已拆除,唯有留下来的老旧拱桥、隧道,以及铺满碎石的路面,证明这里曾有过一条铁路,曾为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昔日的辉煌消失在了历史烟云中,但其为京广沿线省市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近代湖南崛起起到的“加速器”作用,不会消亡。

近日,由湖南省委网信办和广铁集团共同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揭秘百年粤汉铁路”活动在衡阳启动,人民网、新华网、红网等网站记者,沿着京广铁路从湖南衡阳南下广东韶关,探寻粤汉铁路遗址,揭秘百年粤汉铁路历史。

时间定格在1936年4月28日,当时任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凌鸿勋,在湖南宜章太平里的接轨仪式上,抡起道锤打下最后一颗道钉后,标志着这条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办铁路——粤汉铁路,在历时40年之久,聚集数十万人凿山填水的逐段修筑后终于全线贯通。

这条承载亿万期许的铁路,就像时代的观察者,既见证满清王朝晚期的权利角逐与没落,也见证了军阀混战下的慌乱。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围绕粤汉铁路展开。资金匮乏、多国势力阻扰、疠疫、兵乱、水灾、工程力量薄弱、地形复杂、材料运输艰难……这条路的修建,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国穷民弱下的辛酸屈辱。

对于湖南人来说,百年前那趟冒着白烟,带着轰鸣巨响的火车,不仅打破了他们的保守与固执,也在他们心里播下奋进崛起的种子。

于长沙而言,粤汉铁路的开通,不仅更加强化了其政治中心的地位,也让其经济地位更加稳固。1930年出版的《长沙县调查笔记》说,长沙火车上通武昌,下达株洲,旅客往来,久称便利。而1935年出版的《湖南实业志》这样写道,“粤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长沙之商业地位,更加重要,以前之岳州及湘潭,至此日形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

显然,粤汉铁路通达了商品,促进了长沙的经济交流,京津、沪汉、江浙等富庶地区的工业品及国外商品借此进入长沙,而本地农副产品亦由此输出,形成了旺盛的经济循环交流,使得长沙经济快速攀升。以长沙生猪收购行为例,1924年有6家,这些商行将邻县生猪集中收购后,经由粤汉铁路销往汉口,仅这一项在短短五年时间营业额达到800万银圆。

而岳阳、衡阳更是凭借着较好的经济基础,乘着粤汉铁路的东风,工业迅速发展。

衡阳作为粤汉铁路管理局所在地,于1933年9月迎来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随之而来的工程人员和铁路、公路、车站及其附属设施等各项建设,为衡阳带来了一支消费生力军。及至粤汉铁路纵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水陆交通便利,以莲子、大豆、稻谷等商品,以玻璃厂、织染厂、电灯厂等为工业的衡阳工商业中心地位突出,成了了临近四省的中心点之一。(周鹏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