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的第一次抢修
“12个小时恢复供电!大伙儿克服了人员和设备短缺的双重困难,牢牢守住了安全稳定底线,大家辛苦了。”9月7日6时,在湘桂线永福至二塘间209号电杆抢修现场,桂林高铁基础设施段桂林北供电车间党支部书记蒋毅民在进行工作总结时说。
这是8月30日桂林高铁基础设施段成立以来,桂林北供电车间桂林北电力工区接到的第一个抢修任务。事情还要从一天前说起。
9月6日18时,工区工长林康接到值班干部蒋毅民的消息:“永福至二塘区间209号电杆出现火光,请工区按断线故障装备抢修材料。”
处理这样的故障一般需要10人以上,而工区23名职工有一半在沿线施工,一半在原单位进行工作交接,抢险人员从哪里来?思索再三,林康拨通了工区5名党员的电话。
18时20分,6人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很快集结到位,经过1个多小时的汽车颠簸,穿过刚下过雨的泥泞田埂和灌木草丛,大伙儿赶到事故现场时,裤腿鞋子都已湿透。只见209号电杆瓷瓶已断裂,近200米长断裂的供电线路垂落在地上,抢修任务十分繁重。
次日2时,瑟瑟秋风在田野里回旋,但抢修人员各个满头大汗。登杆、安装横档、拉线、绑扎、紧固……抢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等下我数一二三,大伙儿一起用力,争取一次性把导线挂钩上。”林康攥着手里的绳子,向工友们大声嘱咐。伴随着铿锵而嘹亮的号子声,导线终于挂紧双钩。
然而天公不作美,收线环节刚进行到一半,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现在风太大,双钩的力量不够拉直线路,要换绞车1看到大伙儿已累得气喘吁吁,在电杆上施工的黄忠谋提出解决方案。
3时15分,陈超和陈昌从紧急调配来的工程车上抬下约200公斤重的绞车投入抢修。终于,紧线工作顺利完成。看着秋日朝霞在稻田上慢慢晕开,大家会心一笑。
彭婉云 刘泽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08:29
- 从严务实 常抓不懈 坚守安全稳定底线08:29
- 自主检修促节支创效结硕果08:29
- 两手抓同发力 坚决完成目标任务08:29
- 盯重点定措施 全力打赢攻坚战08:28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