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春运背后的“心脏诊疗师”

2021-02-01 07:48:0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冯国伟 本报 姜 靓

1月28日,2021年春运正式开启,由21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鹰潭供电段电气检修班组却早已开始了他们的春运工作。他们负责管理分布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4省的21个变电所、2个开闭所、18个分区所、18个AT所,需要完成这59个设备所的检测维修任务以及远动视频故障处理工作。

如果把接触网比做铁路供电的“血管”,那么一个个牵引变电设备所就是铁路供电的分散式“心脏”,而电气检修班组职工就是这些“心脏”的“诊疗师”。

“工作要有耐心,快不得、急不得,要学会‘望闻问切’。”

设备所内部设备多达30余类,各类元器部件更是多达几百件,上千条电气线路错综复杂。这些元器部件很容易损坏,即使只是天气的潮湿变化都能引起系统故障,而这些问题只看表面完全无从发现。

电气设备检修有时需要不停地检测,三四个小时才能找到故障原因。电气检修班的每一名“诊疗师”都练就了“望闻问切”的本领。

“从设备外观、变压器油温判断出有没有故障,只是入门水平。如果在高压设备‘嗡嗡嗡’的运行声中,能够分辨出电流故障,那就说明已经上手了。”想听出声音中的不寻常,并不是那么容易。29岁的工长汪宗昂已经工作7年了,听声辨位是他的拿手好戏。

给一颗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心脏”治病,最难的就是“问诊”。虽然有万用表、电缆故障探测仪等“听诊器”“透视仪”在手,但过程却不轻松。“室外还好,主要是室内设备,我记得有一次柴山变电所隔离开关出了故障,开关箱很小,只能容纳一个特别瘦削的人侧身站着,把手伸进去举着万用表进行测量,光测量数据我们就折腾了一个来小时。”谈起自己的检修经历,青工周益民记忆犹新。

“每天不是到各地去‘做手术’,就是在去‘做手术’的路上。”

59个设备所都坐落在远离市区、人迹罕至的山区,光是一年一次的年度整修,一个所就需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除此之外,他们还要见缝插针地进行日常整备保养、状态修、小修。这些“诊疗师”的“手术日程”早就排得满满当当。

为了保证检修质量,汪宗昂将工区职工按照继电保护、高压试验、远动视频检测项目分为“心内”“心外”“检测”3个组,人员交叉组合,确保每一组成员都能独立完成任务。

除了固定的检修,时不时“出急诊”对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2019年6月6日,端午节前一天,电气检修班组的职工们面临着工区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嘲手术”。受暴雨影响,他们所管辖的玉山变电所水深没腰,设备被迫停电退出运行。所内设备基本全部受损,相当于心脏左右心房的27.5千伏电压互感器和10千伏所用变压器更是需要彻底更换。跨过没腰的积水、踩着埋脚的泥泞,汪宗昂带着工友们在玉山变电所整整奋战了24个小时,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手术”。

“两天没合眼,身上全是泥,困了就睡地上,饿了就扒口盒饭,但是通电的那一瞬间,我们真的很骄傲。”谈起那场抢修,班组每一位职工都十分自豪。

“没想到,现在还得天天‘啃书本’。”

培养一个合格的“诊疗师”并不容易,每个人都需要经过两三年的培养,在继电保护、高压试验、远动视频检测的单项科目中出类拔萃,才能正式加入“出诊”团队。

“原来以为工作了就不用看书了,没想到现在还得天天‘啃书本’。”走进工区,可以看到《牵引变电所运行检修规程》《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广域测控保护系统技术条件》等厚厚的书籍和一卷卷的白色图纸散落在桌上、地上。“现在科技更新速度非常快,设备更新频率高,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2018年入路工作的吴军华深有感触。

除了日常检修,这些“诊疗师”还完成了许多小发明,为这些“心脏”加强防护。近年来,由汪宗昂带队的QC小组发明的新型视频接头、自动重合闸空开等设备在全段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供电检修的安全性。

今年春运是从5天前开始的,可对于这群年轻的“诊疗师”来说,他们的春运在2020年11月就已开始。春运前,他们已对管内所有设备所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维修,确保所有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