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将坚守和责任根植在小站

2020-04-26 00:04:0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叶志权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那一个个小站行走,寻觅无私奉献的小站人。在清晨雨雾弥漫遥远的大山里,在苗岭侗乡偏僻的小站,在静夜泛黄的光影中,一个个小站人、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守,传承着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与担当,抒写着小站人将坚守和责任根植在小站的奋进之魂。

执着沪昆梦

我深爱过小站,深爱着小站人。那些经历过的往事不会轻易消失,至今想来仍历历在目。

2006年5月,我来到沪昆线贵州境内的小龙洞。这里群峰巍巍,峡谷幽幽,工区管辖近40公里的设备,桥连着洞,洞连着桥,涵洞和天沟、侧沟纵横交错,工作难度不言而喻。一群人心痴心扎根山区铁路线,一群人坚守一个小站;一个工区一幢2层楼,一天8个小时坚守;一列一列车鸣笛通过这里,这里的一群人不孤单;一门心思保安全。

小龙洞桥路工区13名职工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除分配到这里的中专生杨鹏外,全是顶替或轮换父辈的职工子弟。他们的父辈在这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顶替了父辈的岗位,在这里义无反顾继续挥洒热汗,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工作辛苦,他们上!眼都不眨一下。桥梁涂装,系上保险带,一次次悬挂高空作业,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笑着一拧黄背心,就是一碗汗。拆卸桥上步行板,更是需要弯腰、屈膝,连干半小时,半天难直腰。刷油漆,则是劳累加肮脏,一天下去,脸上花了,油漆粘满全身,就像大花脸。在隧道里干活,更是噪音刺耳、尘灰呛鼻、灯光扎眼,活像对五官搞“体检”。多少次,为抓安优达标线建设和突击任务时,众青年双休日不休息,2006年2月开始,就在甘坝二号隧道里连干了一个多月。

由于工区位于区间,这里没有一趟列车停靠,职工生活困难度可想而知,蔬菜和生活必需品,必须步行十余公里从六个鸡车站赶乘每天惟一的一趟慢车到凯里采购。春运期间慢车停运,职工还得步行十余公里到麻江车站搭乘便车,再从麻江县城换乘长途汽车回凯里。山坳人烟少,众青年笑对寂寞。节假日,去洞底沟捉蟹,去熟悉的老乡家田里钓鱼。有了收获,众青年大显身手,烹饪几道拿手菜,围坐在工区食堂里,边品尝佳肴,边向碗里斟满土法泡制的“杨梅酒”,三口下了肚,拳令响起来,“哥俩好”、“八马来”在山谷里回荡。今宵良夜,年轻人就数着星斗“吹牛”,从伊拉克战争扯到伊朗的核问题;或拿着扑克“拱猪”,或看电视唱卡拉OK……工长李复胜最爱唱《男儿当自强》:“我是男儿当自强,昂首挺胸,大家作栋梁,做好汉,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做个好汉子,热血热肠热,比太阳还光。”众青年爱唱《梦醒时分》:“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在每一个梦醒时分,有些事你现在不必问,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这些个皮肤黑亮、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多数结婚几年了,夫妻感情一直较好。自从小龙洞变成半路工区后,工作繁忙、交通不便、回家太少成了夫妻感情破灭的导火索,有一男一女两个职工因此夫妻分道扬镳。多数夫妻感情较好的,有时也难免为难得的相见争得面红耳赤。双休日,工区一放假,邱小刚、杨志峰、潘树堂等人,就想方设法赶回凯里自己的家中,“金凤玉露一相逢”,星期日下午又乘火车或汽车回工区,面对家人,他们说:小龙洞是我们的工作岗位,上班迟到半分钟也不行!青工林松,今年28岁,为他找个对象,成了工友们的心玻今年年初,在工友们的努力撮合下,林松的个人问题终于有了着落,双方一见面也非常中意。正在热恋中的两个年轻人,总是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相互间依依不舍,每当此时,林松两难取舍。特别是遇上工区加班,林松就得和其他工友一道留下来。因此,冷落了远在凯里市地方工作的女友。为此事,林松总是觉得愧疚万分。对于边远工区的艰辛,凯里工务段领导赞叹青工们“对铁路奉献得太多太多,对家人给予得太少太少”。李复胜工长代表青工们答道:“段领导处处为我们着想,给边远工区增加了艰苦津贴;从‘要留住人,首先要关心人’这一点出发,为小康工区建设煞费苦心,如今工区环境优美,职工生活条件相应得到改善。虽然我们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半路工区,但是,为了确保铁路大动脉畅通无阻,我们苦点,值得1

深深小站情

小站那群平凡而伟大的人,就像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一样。山区铁路在不断快速发展,其背后有无数个像邰顺军这样的小站人默默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为旅客的平安、舒适、便捷出行坚守付出。

“一个班组是否特别能战斗在于班组长,作为一个线路工长,如果抓不好班组管理,那么他的工作能力也就那么回事了”。

这是凯里工务段桐木寨线路工区工长邰顺军,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2007年11月与笔者交流时的一段话。

这话是他醉心线路安全生产的真实写照。我翻开了邰顺军精心保存的一大摞奖状和证书,其中近年获得局级表彰的证书就有两个。当我请他谈点感受时,他谦逊地一笑说:“要谈经验说不上,要说感受有一点,一个人对自己执著追求的事业要想干出点成绩来,除了勤奋别无捷径”。

邰顺军为了管好班组,带好队伍,服务安全生产,自己归纳了“四字”工作法。

工作上突出一个“实”字。2003年4月,邰顺军还是马田线路工区工长。上行线还未到大修期,钢轨打踏、掉块较多,造成多处枕木打断,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上任亦始,他提出:3年内线路不达标,职工队伍不稳定,自己就辞去工长职务。后来,他组织职工更换钢轨100余根,并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养护上狠下工夫。集中整治、重点突破,使线路设备质量很快有所好转。2003年下半年,马田线路工区连续5个月验收排名全车间第一。年终,轨检车检查中,该工区又获得全段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马田任职的三年里,邰顺军把设备整修作为保安全的第一位大事,带动职工放弃双休日,加班加点整治设备。他说:每干一项作业就是要干好、干实、干细,只有充分利用好工时定额,才能确保线路全优。

行动上做到一个“率”字。不管是过去工作的马田,还是现在工作的桐木寨,邰顺军都有自己的做人标准:一是带着职工干,把好线路质量和线路安全关;二是按时检查线路设备,对管内的设备状况、线路病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合理安排工作;三是作好表率,做出样子,带领职工把抓好安全质量关。他认为:职工通常不是听工长说什么,而是看工长做什么。如果自己不带头,指手画脚,其他人也不会努力工作。他从不当“半脱产”工长。按他的话说:“一天不上工地,心里就闷的慌”。职工们由衷地感到,在政治上,工长表现出了较高的觉悟;在工作上,工长表现出了较高的拼搏精神;在荣誉和利益面前,工长表现出了较高的自觉性。正因为这样,工长在我们中才有威信,说话有人听,指挥有人干。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