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实干”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2020-08-13 12:21:2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陈文华

夫妻离异、父亲去世、母亲重病瘫痪在床、还有两个儿子需要抚养。面对一连串的打击,李海民“怨命运不公”,几乎天天躲在家里,很少出门。从2016年家庭人均年收入2089元,到如今1.2万余元,曾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李海民种植、养殖、务工样样搞得风生水起,不但已经脱贫,还被评为县里的“十佳励志贫困户”。(8月12日 新华网)

李海民的变化证明了什么?党员干部唯有实干,方可引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实干”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有实干精神开展心理扶贫,树信心。精准扶贫的根本是“心理扶贫”,因为贫困人口的心理贫困将影响其摆脱贫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人改变了,人的心态改变了,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了,精准扶贫才能真正实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正如李海民经历了家庭的变故,病痛的折磨,家庭经济的压力,身心备受煎熬,走向“封闭”,只有有“人心换人心”,有人“拉一把”隔三岔五就去他家拉拉家长里短,帮他申请扶贫资金,入股村里合作社,“抹去他心中的阴霾”,才能够激起生活的愿望,改变心态,振作起来。

有实干精神实施技术扶贫,有信心。有技术才有脱贫的本事,有本事才有脱贫的底气。爱因斯坦说过,“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同样贫困人口在脱贫面前出现的不安全感,仍源于对科学技术的“无知”,要让他们增强脱贫的信心,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发现他们本身的特长,充分利用和培养,达到“增益其所不能”的目的。正如在驻村干部的指导下李海民拾起了机械修理、电工、瓦工等手艺到村里面粉厂看管和维修机器,发挥了李海民的特长,他的手艺有了施展的平台,技能得到了发挥,同时也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缓解的家庭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让他树立了迈向美好生活的信心,完成从“废人”到“有用之人”的心理的转变。

有实干精神落实产业扶贫,强信心。扶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我造血以达到脱贫目的,而产业就是源源不断的“造血器”。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脱贫要摘帽,产业不可少,“有业”方可“安居”,“有业”才能巩固“脱贫”。从2016年家庭人均年收入2089元,到如今1.2万余元,曾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李海民种植、养殖、务工样样搞得风生水起,不但已经脱贫,还被评为县里的“十佳励志贫困户”便是最好的例子。

带着真心实意投入基层工作,带着真情实感与群众沟通交流,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为群众服好务,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才能够实现贫困人口“早脱贫”、“真脱贫”、“不返贫”全面奔小康的战略目标。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