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行驶在脱贫路上的“慢火车”

2020-01-22 09:48:10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唐浩

5633/4次列车是一趟连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普雄镇和攀枝花市的绿皮慢火车,全程353公里,自1970年以来就一直穿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凉山中。停靠的26个站台中,不少是凉山州彝族地区的小站台。(1月17日人民日报电)

高铁日行千里的今天,“慢火车”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近十年来,我国高铁网络不断加密,过去随处可见的“绿皮小慢车”,逐渐被设备更现代、速度更先进的高速列车取代。京张、昌赣和银兰等高铁相继开通,越来越多的省市开通高铁,让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深山丛林、交通不畅的贫困地区,这里快车不停、汽车不进,成本低廉的“慢火车”已成为当地民众进城、赶集、探亲访友、外出打工的首选交通工具。摇晃行驶的“慢火车”不仅方便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将山里山外的乡民联系起来,也给他们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从“慢火车”颇受欢迎不难发现,即使高铁已成主流出行方式,“慢火车”依旧有着存在的必要。大凉山“慢火车”摇身一变成“校车”将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帮助他们走上求学道路。兰州“慢火车”让沿途村民花最低成本将土特产带出去售卖,同时购买生活必需品。贵阳“慢火车”开起年货自选超市帮助百姓更便捷带年货回家。小小的车厢里,人们彼此间的距离悄然拉近,年味在这里提前弥漫,“慢火车”虽然慢,但却满载着共脱贫困,同奔小康的民生情怀,一辆辆“慢火车”行驶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向着“一个都不能少”目标前进。

“慢火车”存在的意义,更在于它凝聚起贫困百姓脱贫攻坚的必胜决心。穿行在崇山峻岭、镇村庄户间的“慢火车”穿丝引线般将十里八乡的民众与外界连接起来,编织共同富裕的美好画卷。它的存在打破了群山间的沟通屏障,打通了勤劳致富的小康渠道,它不仅是惠及沿线百姓的“铁公交”,也是催生旅游摄影的“网红车”,更是助力民生经济发展的“致富车”。

虽然“慢火车”做的是亏本买卖,但从民生角度来看,几十年如一日的廉价车票不仅没有背离铁路公益属性,更让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铁路公益的温情,传递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信心,虽亏了账本,却赢了民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