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孝感的第51天 春天的脚步更近了
夜色缓缓降临,站台上,戴着口罩的职工行色匆匆。在他们经过的地方,一排红杏和广玉兰已经盛开。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感觉得到。
我是农历大年三十早上坐火车抵达孝感站的,妻子与我同行。孝感是她的家乡,我们回来与父母过年。从那时起,按照孝感市防疫部门的要求,除了下楼领取社区代购的蔬菜和生活用品,我们几乎足不出户。孝感是目前湖北省除武汉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城市,但我们居住的小区没有感染病例,家人与我都很健康。
3月7日,防疫局势日趋稳定,孝感市也已连续多日“零新增”。在这种情况下,我用身份申请了通行证,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后,走出了小区的大门。我的目的地是孝感站。
这是晴朗的一天,孝感市区的街道上却空空荡荡。每隔几个路口就有一个检查点,由工作人员为过往行人测温。事实上,街上的车辆与行人比我想象的要多:帮忙“代购”的志愿者、运送垃圾的清洁工、坚守岗位的交通警察和防疫人员……是他们努力支撑起一座城市的运转。
15时30分,孝感站四周异常安静,为站房增添了些许肃穆感。突然传来列车驶过发出的轰隆的声响,提醒着人们这里并未成为“孤岛”,孝感依然同外界保持着联系。
走进候车室,依稀能够感受到“年味”。疫情发生前,孝感站的职工张灯结彩,将车站装扮得喜气洋洋,迎接新年。农历大年三十当晚,孝感“封城”,离孝通道关闭,候车室从此安静下来。
16时30分,湛江至北京K158次列车进站。列车停稳后,列车长打开车门说,这一站没有旅客下车。据孝感站党总支书记张光辉介绍,目前尚有10趟客运列车经停孝感站,少数下车的旅客包括医护人员、军人等。
站在我旁边的客运员是刘越和丁媛媛。刘越今年22岁,刚刚入路2年。她的父亲是孝感站下属祝家湾站的职工,一直没回家,父女俩一同战“疫”,已经两个多月没见面了。
丁媛媛是河南漯河人,已在孝感成家,女儿8岁,爱人是政府工作人员,每天也忙碌在防疫一线。丁媛媛说,以往这个时候是最忙碌的,每天都忙得充实,现在的客运工作虽然减少了,但总体的工作量没减,忙碌之余心里有时会感到一丝担忧。好在家里人都很支持她的工作,这给了她战胜疫情的动力。
信号楼是车站的核心场所,进入前需要经过严格消毒。这里的工作人员全部实行集中封闭管理,疫情期间不能离开车站。正在当班的是车站值班员袁晓明。他是孝感人,孩子在重庆安了家,家人都在那边过年,只有他一人留在本地,这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透过值班室的窗户,能看见信号楼下面有几个值班员正在交谈,等着交接班。疫情期间,他们吃住都在车站,晚上不值班时,就在活动室里打打乒乓球,放松放松。
站长罗亦民家在武汉,已经在办公室里住了一个多月。据他介绍,疫情发生后,孝感站第一时间采购了一批口罩和防护用品,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汉西车务段也给予大力支持,保证职工健康。得益于有效的防控措施,孝感站100多名职工目前没有一人感染。
17时30分,车站职工开始陆续进出食堂,晚饭时间到了。大家在食堂门口排好队,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疫情期间,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车站严格实行分散就餐制度,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助理值班员桂高武从食堂打完饭,走过站台。他对今天的饭菜质量挺满意:“看一看,真的挺不错的,有菜有肉1疫情发生后,食堂的储备还算充足,其中车站自己采购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来自汉西车务段常态化开行的防控物资专列。值班的职工,住在车站附近的职工,都由车站食堂供应伙食。罗亦民说,这样做都是为了方便职工生活,能为大家做一点是一点。
食堂厨师曾宪苟是孝感云梦县人,已经3个多月没回家了。他的小儿子曾庆英,年前从老家过来帮忙,然后就留了下来,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曾师傅的大儿子一家在杭州,孙女去年出生,曾师傅还没见过。大儿子一家本来计划过年回孝感和他团聚,但疫情让这一切搁浅。曾师傅说,疫情当前,大家工作都不容易,他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吃饱、吃好。
夜色缓缓降临,站台上,戴着口罩的职工行色匆匆。在他们经过的地方,一排红杏和广玉兰已经盛开。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感觉得到。
本文照片均由林飞翼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扶上马送一程”巩固勉县脱贫成果07:30
- 我在孝感的第51天 春天的脚步更近了08:18
- 跨区域联动 铁海联运班列驶出国门08:18
- 谢谢你 平凡的铁路人08:18
- “黄马褂”与白大褂的约定08:17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