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一线

打造我国高铁创新发展新标杆

2021-07-06 07:56:4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乘客

■本报 和 平 宋佳伶

喜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迎来开通运营10周年。10年来,京沪高铁客流规模、运输效率、经营效益屡创新高,服务质量、安全性能、科技创新持续领先,见证了北京、上海“双城”乃至中国的巨变,代表当今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最高水平,积极打造我国高铁创新发展新标杆。

积累运营维护新经验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铁路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总结京沪高铁运营实践,不断探索和把握高铁建设运营规律,有针对性地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深化高铁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程和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确保京沪高铁运行安全持续稳定。

堪称“高铁技术博物馆”的京沪高铁,无论是高速动车组研制、列车控制系统还是运营管理模式,起初都无现成经验可以依循。国铁集团通过组织相关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京沪高铁安全运营维护方面敢为人先,将京沪高铁作为我国高铁运维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探路者”。

10年来,我国高铁安全管理、调度指挥、行车组织、设备养护维修等经验在京沪高铁逐渐形成并持续积累。国铁集团所属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中国铁路北京、济南、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对京沪高铁进行运输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保障了运输安全稳定。

10年来,国铁集团充分发挥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的示范引领作用,总结推广京沪高铁的先进经验,针对技术装备、管理方式、生产和劳动组织等方面的新变化,加强标准、定额管理,科学立标、务实贯标、从严对标,确保标准化管理适应铁路高质量发展需要。

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安全动态全过程呈现。国铁集团综合运用大数据、GIS+BIM、北斗导航、卫星遥感、无人机智能巡检等新技术,结合传统检测、信息化技术,开发了京沪高铁智能综合运维管理系统,为运行安全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支撑,及时发现和解决高铁运行中存在的隐患、缺陷和问题,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

京沪高铁领跑世界,检测工作功在其中。高铁检测工程技术人员努力学习和提升技术业务素质,掌握运用检测技术,通过大量数据、波形图像为高铁安全“把脉问诊”“开方治脖,以高度的敬畏感和责任感守护安全。国铁集团还有针对性地强化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应急救援等工作,构建起科学严密的安全治理体系和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为重点加强京沪高铁沿线安全管控,国铁集团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铁路行业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深入开展京沪高铁沿线环境排查和整治活动,抓紧建立“双段长”责任制以及会商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坚持问题导向,为京沪高铁安全运营创造良好条件。

最大的考验是安全,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持续安全。京沪高铁以安全运营3600余天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中国高铁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管理是可靠的,中国高铁安全性经得起运营实践检验。

开启美好生活新时空

10年间,人们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时刻。

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京沪高铁成为世界上技术标准最高、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

2017年11月,“高铁极速达”产品首次亮相京沪高铁。经过3年多的运营,这个国内乃至世界陆运最快的服务产品以安全、高效、环保等优点赢得社会青睐,相继开行了樱桃专列、荔枝专列、大闸蟹专列。

2019年1月5日,17辆超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线投入运营,载客能力较16辆编组提升7.5%,在列车开行数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了高铁输送能力。

2021年6月25日,伴随着全国铁路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的实施,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等线路正式亮相,融合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让旅客乘坐更加舒适、体验更佳。

10年间,人们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突破性的数字。

京沪高铁以我国高铁3.7%的营业里程完成了我国高铁9.3%、全国铁路6%的旅客运量,平均每年有超过1亿人次选择乘坐京沪高铁,堪称“最吸粉”的交通工具。

京沪高铁年运量由2012年的6553万人次增长到最高峰2019年的2.1亿人次,增长了2.3倍;日均开行列车由开通初期的131列,增加到目前的568列;10年来累计行程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4万圈。

京沪高铁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发车间隔最短只有4分钟,京沪两城最快4小时18分钟可达。京沪高铁德州东、济南西、徐州东、南京南等枢纽站逐步推广站内便捷换乘服务,平均换乘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

10年间,人们更不会忘记一次又一次舒适性的体验。

走进京沪高铁沿途各站,北京南站的视频系统日趋智能化,“润秋服务组”的爱心服务细致周到,一如既往;济南西站在线下推出“母爱十平方”等服务专区,成立了“善辉善行”服务队;上海虹桥站增设商务、急客专用通道,率先实施站内中转换乘、高铁旅客换乘地铁单向免安检等举措,旅客进出、中转、换乘更加便利通畅。

登上往来列车,周末、假日的列车运行图让旅客有了更多选择的车次;Wi-Fi和充电插头的设置让旅客能够安心在火车上办公;“静音车厢”为需要安静的旅客提供了更多选择;“高铁外卖”一键下单,美食即可送达……通过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列车服务,旅客享受到更加舒适畅快的乘车体验。

“银龙出京一路奔,转瞬之间入津门。冀鲁皖苏须臾过,品茗到沪尚存温。”这首描绘京沪高铁的诗歌生动呈现出京沪高铁强大的辐射能力,表达了广大旅客对美好出行的赞美。

实现铁路改革新突破

媒体的聚光灯下,京沪高铁是一个改革创新的“传奇”。

作为世界上一次建成运营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自诞生之日起,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盈利,创造了长大距离高速铁路经营的奇迹。

2020年1月16日,京沪高铁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次公开发行A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306.74亿元,是当时A股市场第九大IPO项目,也是当时A股市场近10年来最大的非金融企业IPO项目,成为“中国高铁第一股”。

这在我国铁路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国铁路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股权化的重要突破,是国铁集团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直接体现。

京沪高铁市场需求强劲,资本市场表现稳中向好,经营效益持续稳步增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交通行业造成严重冲击之下,京沪高铁仍保持盈利韧性,本级净利润达45.86亿元。今年一季度,京沪高铁公司实现营收57.44亿元,同比增长11.7%。

上市后,京沪高铁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经营范围,收购京福客专安徽公司部分股权,运营管理其管辖的合蚌高铁、合福高铁安徽段、郑阜高铁安徽段和商合杭高铁安徽段等,对推动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月23日起,京沪高铁公司对京沪高铁运行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改变固定票价的做法,根据客流情况,区分季节、时段、席别、区段等,建立灵活定价机制,实行优质优价、有升有降,满足旅客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京沪高铁,为推动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世人了解中国民生改善、体会地理人文变迁、解读创新发展密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京津冀鲁皖苏沪”四省三市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沿线人口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27%。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组成部分,京沪高铁与10多条高铁相连,通达范围基本覆盖全国。这将京沪高铁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网络辐射效应放大,24城“朋友圈”因这张网变得更加紧密。

坐着京沪高铁看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它有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沿线的天津、廊坊等地疏解;它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上海、南京等中心城市引领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坐着京沪高铁看市场活力的强劲脉搏。10年间,技术、产业、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这条高铁加速从京津沪等大城市向沿线地区转移扩散,实现地区专业化分工,同时带动了沿线旅游业快速发展。

坐着京沪高铁看城镇发展的有力节拍。沿线许多城市以高铁为依托,建设“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高铁新区”,重构了“城市版图”,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

坐着京沪高铁看红色旅游的热火朝天。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京沪高铁观摩嘉兴南湖红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正成为京沪高铁的新时尚。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更好的生活在前方。今天,当我们乘坐复兴号疾驰在京沪高铁,脚下是奔腾向前的时代洪流,心中激荡着拼搏奋进的力量。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京沪高铁运载亿万追梦人,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路向前。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