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别让“孝”止于朋友圈

2021-07-25 21:00:13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雄炜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口超过了14.1亿,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在这次调查中,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2.6亿,这说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深。

随着医疗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改善,养生观念逐步地深入人心,我国的人均寿命达77.3岁,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农村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

现今的农村山清水秀,房屋错落有致,高楼、别墅林立,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一幅幅欧美建筑与中国风融合的宏伟画卷呈现在眼前。然而,在繁华的背后,却是老人的声声叹息与孤寂凄凉。由于为生计奔波,多数青壮年前往城市打拼,外出就业、打工,就这样“留守老人”便应运而生。

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来临,朋友圈就热闹起来,各种祝福疯狂“刷屏”,孝子贤孙蜂窝而至,感恩感谢的话语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感动不已。其实,每个人表达爱意的方式不同,这无可厚非,可在朋友圈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几分是真心实意又有几分是出于作秀?笔者相信行动的力量会远胜于言语。

古代有“二十四孝”,“卧冰求鲤”、“卖身葬父”等故事相信大家有所耳闻,虽然如今的社会不主张那般感天动地的“愚孝”,但是基本的孝老爱亲还是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中国式父母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子女永远是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而国外父母更注重的是自身,将子女抚养成人后便任由发展。姑且不论“圈养”和“放养”两种观念的对错,相比较而言,中国人的亲情观与家族荣辱观会更强烈一些。

正是因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才有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而孝老爱亲又是“文化自信”中的一部分。芸芸众生,追求功名利禄何其多?孝老爱亲又何其少?身处城市的嘈杂喧嚣中,抛却了农村的质朴;觥筹交错的酒桌上,忽略了亲情的维系;一路狂奔的大道上,忘记了自己从哪里出发。一天到晚总说自己忙,忙到给家人打电话也挤不出时间,逢人就说自己多苦多累,连陪父母家人吃顿饭都是一推再推。其实你真有那么忙吗?真有那么苦那么累?不见得吧,别再让无谓的应酬占用你宝贵的时间,别再找太多的借口辜负一直在等你回家的人,别再让人生留下更多无法弥补的遗憾。

无论家人、朋友还是配偶,陪伴都是最长情的告白,任何一份感情都需要用心去经营,而在亲情、爱情、友情三者之间,人们往往不在乎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不经意间伤害最多的也是家人,“把最好的态度留给陌生人,而把最差的态度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想必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吧。每年清明,国家会缅怀先烈,民族会怀念英雄,家庭会祭奠祖先,这是慎终追远的具体表现。不管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孝老爱亲就是让更多的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又该往何处去的问题,是一种追根溯源,是一份精神传承,是一堂入世的启蒙教育,也是一门终身学习的必修课程。

可曾有人记得“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的谆谆教诲,是否有人经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可奈何,还会不会有人去细细体味“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深层意义呢。农村老人并不是看家护院的“保镖”,家人也不是情绪宣泄的“垃圾桶”,父母更不是天经地义的“老黄牛”,之所以对你一切的包容、理解、扶持,是血管里流淌着相同的血液,是彼此间有一条斩不断、割不掉的亲情纽带。

别让“留守老人”流汗又流泪,别让“孝”止于朋友圈。行胜于言,常回家看看,多一些陪伴,让亲情落地、生根,愿每个家庭都能开出幸福之花,结成甜蜜之果。(王雄炜)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