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郑老伯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拉着架子车,准备到地头拉点柴火,顺便看看自己种下的玉米。
走在平坦的村道上,他不禁想起了过去那条走了大半辈子的崎岖狭窄的村道。雨天难出门,湿滑的黄泥让人两腿带泥,滑倒是家常便饭;晴天也好不到哪儿去,太阳一晒风一刮,整个人一身黄土。
这曾是陕西省延长县郑庄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如今,原本坑洼不平、处处积水的村道被在这里修建蒙华铁路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六公司员工修建得平平坦坦。
陕北地区原本干旱少雨、风大多灰,加上延长县原油资源丰富,处处可见油田上的大小车辆穿梭往来,导致狭窄的村道坑洼不平,雨天处处积水,晴天尘土飞扬。蒙华铁路开工后,各施工单位陆续进场,大型施工车辆的数量陡然攀升,大大增加了道路行车压力,村民原来出行不便的状况不断加剧。
“说得再好也不如干好一件实事。”中铁二十局集团蒙华铁路陕西段7标三工区经理史粮逢说。
在延长县郑庄负责蒙华铁路陕西段7标三工区施工任务的中铁二十局集团六公司,为了保护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自行将管段内原来受损较为严重的村间道路修建一新,并安排洒水车每天进行洒水,控制扬尘,方便施工的同时,更方便了当地百姓的出行。路修好了,他们拉近了与当地百姓的距离。
“好,太好了!帮我们修路,还每天洒水,没有灰尘了,出去更方便了。”说起这件事郑老伯连连称好。此前,三工区杨台隧道开始建设的时候,他还担心这里会被施工废水污染。他突然想起来,眼前这块地还是项目部“造”出来的。
为了避免施工产生的废水造成污染,三工区在隧道施工现场修筑了11组、33个三级沉淀池,有效过滤了施工废水,确保排放达到要求。施工的隧道为纯黄土隧道,这为他们处理挖出的隧道弃渣提供了有利条件。
谈起隧道弃渣时,主管施工生产的三工区生产副经理魏云说:“因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少,我们在和各方充分协调沟通取得同意后,先把地表腐殖土存起来,再倾倒在弃渣场中的黄土上,这样既解决了隧道弃渣污染环境的问题,又让废渣场变为耕地,给了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回报。”
魏云介绍,杨台隧道、郑庄隧道等施工产生的弃渣都已造地造田交还给了当地百姓。他们正在想办法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协商,将隧道掘进挖出来的黄土填埋至沟壑地带,为群众平地造田,解决当地耕地面积较少的现实性问题。据统计,该工区已为施工沿线地区造田、造地百亩以上。
回家路上,平坦的道路让郑老伯拉着满满一车柴火也感觉并不费力。架子车也没有发出伴他一路的“吱呀吱呀”声了,偶尔碾过一两个小坑洼发出的“吱呀”声,对郑老伯来说有点悦耳。
环保伴施工,造福老百姓,架起了连接当地百姓和施工企业健康、和谐沟通的桥梁,健康和谐的地企关系也成为他们施工生产的有力保障。
进场以来,三工区施工进度一直处于项目部领先地位。目前,他们所承建的6座隧道中,赵庄隧道、峁好梁隧道、杨台隧道等已先后贯通。他们分别拿下了蒙华铁路蒙陕段首座500米以上、1000米以上和单头掘进1000米以上纯黄土隧道贯通3项“第一”。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