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渡天险腊子口,审时度势做抉择。1935年9月,经过长途跋涉的红军突破长征路上最后一个天险——腊子口,进入哈达铺休整,并在当地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客观分析了当时形势,做出“到陕北去”的决定。哈达铺成为决定红军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和长征胜利的加油站。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铁路建设、管理单位以高质量修筑兰渝铁路精品为目标,向贫困落后发出挑战,构筑新通道,正在为伟大的长征添上鲜活的时代内涵。

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等省市22个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建设总长度1171公里(正线全长855公里)。全线桥隧比为72%,其中甘肃省境内桥隧比为83%,部分区段达95%;全线最长的桥梁——白龙江3号特大桥全长10.9公里;最长的隧道——西秦岭隧道,全长28.2公里,均在甘肃陇南境内。全线除兰州、重庆外,区间共设车站28座,陇南站为全线最大的区间地市级站。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开辟了一条西北通往西南的快捷黄金通道。8年多来,兰州铁路局、兰渝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等建设施工单位数万名建设大军发扬长征精神,以“坚定信心,综合发力,攻坚克难,决战决胜”理念为指引,披星戴月、飞涧越谷,在红军当年长征的崎岖道路上展开了一场开山凿隧、架桥铺路的攻坚战,顺利完成了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开通任务。

为确保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年底开通,10月18日,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确保年底开通运营动员大会在甘肃省陇南市五都区举行。

兰渝铁路自四川进入甘肃地界后,经过高原、高山、黄土、湿地以及干旱、大风、极寒等各种地质类型和极端气候,其地质主要为湿陷性黄土、松软土及膨胀土,存在砂质黄土与砾石土互层现象,对施工工艺要求极高,始终考验着建设者的意志和智慧。

兰州局为了高质量、高标准修筑兰渝精品线,为沿线数百万革命老区人民建好秦巴经济走廊,紧紧扭住接管运营的突出问题,以锻造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为抓手,采取理论培训与实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接管人员对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的施工安全措施、技术标准、设备说明书、安装图等技术资料进行全面了解,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一同深入现场,熟悉线路走向、设备施工等情况,对照图纸逐项进行培训;积极联系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确保全体人员在开通前熟练掌握新设备工作方式和技术原理。

兰渝铁路穿越大断裂带10条、大断层87条,所经地区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灾害多发地带。其中甘肃境内地质最为复杂,号称“地质博物馆”,也被视为为“国内罕见,世界难题”。接触过兰渝铁路甘肃境内隧道施工的专家感叹:“世界隧道看中国,中国隧道看西北,西北隧道看兰渝(指施工难度)。”由于甘肃境内隧道地质复杂,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时间受到严重制约。

以海拔2800多米的大山命名的木寨岭隧道,地质状况极其复杂,被中国铁路总公司定为极高风险隧道。与它齐名的还有胡麻岭隧道和新城子隧道,它们均为兰渝铁路的重点控制工程。为加快各隧道施工进度,兰州局与参建单位一起组成现场工作组,靠前指挥,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配齐配强资源,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加快工程推进。针对特殊地质隧道各种重大技术方案,兰州局会同参建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联合攻关,确保技术方案成熟可行,施工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为确保兰渝铁路牵引供电、电力配电设备施工质量及生产生活设施设置合理,兰州局坚持超前谋划,提前部署,深入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对兰渝铁路各类设备设施建设提前介入管理。

兰州局为早日实现全线开通运营目标,按照提前介入原则,安排专业处室全面掌握建设进度信息,实现了施工与精调无缝对接。兰州局工务处高度关注兰渝铁路红色基地哈达铺等站建设进程,刚完成陇南西至毛羽山隧道铺轨任务后,迅速介入精调工作。

兰州局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积极督促抓好站前广尝市政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使用,为做好配套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他们贴近一线,与设计、参建单位合署办公,现场蹲点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狠抓建设质量验收,力争将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建成质量过硬工程、精品示范工程,使之真正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钢铁生命线,秦巴经济走廊,沿线老区人民的“脱贫路”“致富路”和“幸福路”。

喜看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时值初冬,陇原大地上已是寒气逼人,但在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的各个建设现场,立志弘扬长征精神的兰州局和参建单位广大建设者们,正以百倍的热情无私奉献着。

他们在自己的新长征路上,以坚毅的品质、顽强的斗志、优良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全力实现兰渝铁路岷县至广元段沿线革命老区人民的“铁路梦”,力争创出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