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 余纪伟

在青藏高原隆升区边缘,有这样一条在建铁路隧道:27个月,累计开挖330米,平均月进度不到13米;处于地震带上,变形异常严重,苦干1个月进度可能是负数……2016年春节假期,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建设者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中仍然坚守岗位,奋战正酣。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员工经过7年艰苦奋战,正为木寨岭隧道 “最后一公里”做最后的冲刺。

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长19.06公里,为双洞单线特长隧道,是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地处震区中心,遭遇前所未见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大变形,被称为 “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实行动态设计。

2009年2月,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开工建设。项目部负责人介绍,施工过程中潜藏着太多的危险,挖了塌,塌了挖,双层钢拱架支护撑不住,打好的钢筋混凝土被挤压开裂,苦干1个月进度是负数成为常态。

有关专家表示,如此快、如此猛的高地应力大变形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还是首例,全世界没有现成的技术方案可供木寨岭隧道施工参考。

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木寨岭隧道隧左线累计进尺330米、右线进尺362米。月均不到13米的进度对于 “隧道施工国家队”中铁隧道集团来说无异于 “受辱”。

为解决木寨岭隧道面临的世界级难题,有关专家和中铁隧道集团联合成立科技攻关小组,将控制变形和防止坍塌作为主要攻关课题,先后11次召开专家地质论证会,78次召开专家专题会,下发技术交底资料2688份、组织技术专题培训5651人次。

根据专家意见,建设者们最终采用小导洞应力释放+双层支护+长锚索+双层衬砌独有的 “木寨岭模式”,确保了施工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距离木寨岭隧道贯通左线剩余265米,右线剩余220米。兰渝铁路全线建成后,兰州至重庆、成都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由1172公里、1466公里分别缩短至836公里、820公里,客车运行时间由17.5小时、22小时缩短为7.5小时、6.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