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建设

不惧海浪 稳扎稳打

2015-07-10 08:14:0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柏晶晶

柏晶晶

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福平铁路平潭海峡大桥,该桥跨越鼓屿门航道的Z03号主墩施工平台支撑桩起初采用打桩船单根插打、常规搭建,但这片海域的平均海水深度达40米,海床为斜面光板岩,覆盖层极少,常年风急浪高,作业环境极其恶劣。项目部施工人员费力插打好的支撑桩常 被海浪冲毁,工程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工程师想到一个 “金点子”:让施工平台坐上一个 “大板凳”。

这个 “大板凳”就是导管架,长114米,宽70米,高度相当于14层楼。其主体由套管组成,总重3464吨,分3片加工,逐块定位下放。

要把这个 “大板凳”准确放置到预定的设计位置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边无际的大海没有一个参照物,2000吨的大吊船自身导航系统无法满足定位要求。大吊船吊着 “大板凳”这个庞然大物在海上交通繁忙的元洪航道、鼓屿门航道间来回移动,极其危险,需要测量工程师制订行之有效的测量定位方案。

“大板凳”出海之前,项目部测量中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导管架的出厂竣工测量、平面和高程监测点的布控、吊船间接粗定位法的演算以及精定位法的模拟验证、测量定位方案的交底等。为了完成上述工作,施工人员累计在导管架上徒手攀爬了15次。负责导管架加工的查经理笑称: “测量组的小伙子就是福建平潭海峡大桥上的 ‘蜘蛛侠’。”为了让海床走势给导管架加工提供数据支持,技术人员坐着安全筏在大浪中测量海床地形,上岸后常会呕吐不止,但都坚持了下来。

一般情况下,作业人员每天3时赶到现场,然后进行导管架的受力体系转换。同时,技术人员不间断监测导管架的变形情况,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数据。负责变形情况监测的测量员必须有娴熟的仪器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并保证精神高度集中。当导管架安全脱离胎架,技术人员根据记录本上的监测数据获取定位控制点的修正值。但大家深知,这其实只是硬仗的开始。

在第一片导管架粗定位过程中,天上飘着雨,这样的天气对测量工作很不利。如此大型的导管架吊装定位在全国尚属首次,加上海况复杂,施工进展并没有预计中那么顺利。

很多工作都是试探性的。在错过一个低平潮的时间节点后,现场总指挥重新调整了思路,测量组明确了指令,很好地配合吊装指挥完成了导管架的入水着床作业。第一片导管架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后续两片的拼接安装,测量工作不能含糊。施工人员采用角桩静压微调四角高差同时兼顾平面偏移的方法,破解了导管架精定位的难题。但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测量员在导管架上看着脚下的潮水退了又涨,涨了又退,历时36个小时终于取得阶段性的胜利。有了第一片导管架吊装定位的经验和海上的实体位置参考,接下来的两片导管架拼装就简单多了。

现在, “大板凳”已经准确放置在Z03号主墩墩位上。看着它经受住了大风大浪的考验,参建员工满心喜悦。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