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建设

银龙腾飞醉江南

2014-12-11 08:54:2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王召杰

<p>所一角。 陈志军 摄

图三:新建金华站俯瞰图。

图四:中铁三局集团标段内的正线和多条联络线密集交会,桥墩林立。

 图五:中铁九局集团标段内的轨道板场车间。

图六:中铁十七局集团标段内的门式墩。

图七:中铁十一局集团的建设者修建义乌东特大桥时的情景。 李伟良 摄

图八:中铁十九局集团标段内的标准化工地。

图九:中铁十九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架梁作业时的场景。 雷纯义 摄

图十:中铁五局集团承建的金华江特大桥成为沪昆高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李永泉提供

<b>核心提示</b>

浙江,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翼,因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而得名。这片沃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世世代代繁衍于此的百姓,以特有的坚韧、勤劳、聪慧书写着千年辉煌,使浙江成为一颗璀璨的江南明珠。

继今年9月16日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开通运营后,12月10日,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开通运营。G85次列车自上海虹桥站驶出,3个小时左右就到达南昌西站。至此,沪昆高铁已建设近半,一条横贯我国东西的钢铁长龙在长江南岸展露身姿。最美江南让这条长龙陶醉其中,勾勒出一幅天地和谐、物景交融的绮丽画卷。

<b>引子</b>

2014年10月,气化改造的浙赣铁路还是浙江民众出省的重要通道,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浙赣铁路开始修建的同时,在浙江省北部,连接上海和杭州的铁路也在不断延伸,这就是沪杭铁路。沪杭铁路于1906年动工,1909年建成,全长189.17公里。完成电气化改造的沪杭铁路与浙赣铁路、湘黔铁路和贵昆铁路连接,合称为沪昆铁路。这条铁路已成为推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交流的主动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境内铁路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公路、航空、港口而言,浙江境内铁路网仍不尽完善。作为“资源小省”,浙江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既需要运进原材料,也需要运出成品。这一格局形成后,对铁路运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到 “十五”末,浙江省境内铁路运营里程也不过1200多公里。

“十一五”期间,是浙江省境内铁路建设规模最大、技术标准最高、成就最显著的5年。期间,沪杭高铁和温福、甬台温等铁路陆续建成通车,沪杭、浙赣、萧甬铁路相继完成电气化改造。处在铁路网末端的温州、宁波也实现了华丽变身,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到 “十一五”末,浙江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700多公里,路网密度变大。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设计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铁路运营里程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前列。

然而,浙江民众并不满足。人口密度大、外向型经济发展快等因素要求浙江继续加快铁路建设和发展的步伐。为此,浙江民众把目光投向了 “十二五” “十三五”。2010年10月,沪昆高铁最东端一段、全长202公里的沪杭高铁先期建成通车,浙江与上海一起成为这条在建长大铁路客运专线上的“龙头”。经济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又一次在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抢占了先机!

在新时期,浙江民众万众一心,协同努力,向着更美好的 “铁路梦”迈进。按照规划,浙江将以推进铁路建设为抓手,构筑大物流、大网络体系,为全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并全力推进海铁联运进程,把重点放在城际铁路和都市圈铁路建设上,力求实现 “客运快速化、区域城际化、货运便捷化、路网系统化”的宏伟目标。

沪昆高铁杭州至南昌段是东起浙江杭州,西至江西南昌,线路横贯浙江、江西两省,途经杭州、南昌两个省会。其中,浙江境内线路自杭州东站起,经过钱塘江铁路新桥至杭州南站后,沿既有铁路西行,在既有诸暨、义乌、龙游、衢州、江山等站并站,设客专车场,之后线路向西至江西,沿线设杭州东、杭州南、诸暨、义乌、金华、龙游、衢州、江山8个车站。作为沪昆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境内线路承载着 “衔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面向大西南”的美好愿景,对全线有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0年6月开工建设以来,浙江公司带领几万名来自中国中铁三局集团、中国中铁四局集团、中国中铁五局集团、中国中铁九局集团和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等单位的建设者开启了浙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数不清的业绩,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工地故事。

</p><p><b>杭南 “握手” 延伸中造福百姓</b>

时钟的指针回拨到20多年前的金秋时节。1989年10月,微凉的秋风中,19岁的曹小云第一次以一名列车员的身份登上火车。

那是趟辛苦的 “远行”。6时,迎着初升的太阳,曹小云值乘的列车由杭州始发开往上海。从杭州到上海,这列“绿皮车”一路走走停停,行驶了8个多小时,直到下午才抵达上海。

抚今追昔,当年的 “远行”已成历史。2010年10月,浙江公司担负施工管理任务的沪杭高铁先期建成通车,并创造了浙江境内铁路建设史上征拆时间最短、建设工期最短等诸多纪录。它的通车运营,使浙江真正迈入高铁时速300公里以上的新时期。现在,从杭州到上海的高铁全程最快只需45分钟。

沪杭高铁运营长度为202公里,其中大部分在浙江省境内,于2009年开工建设。据了解,沪杭高铁通车运营后效益明显,仅2011年就发送旅客3600万人次,平均日发送旅客近10万人次。这段铁路的开通运营带给浙江民众带来的不只是惊喜,更给人们的生活、观念、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

沪杭高铁与京沪高铁、沪汉蓉铁路通道等紧密衔接,并与杭甬、沪宁、宁杭等高铁一起,组成覆盖长江三角洲地区并向其他区域辐射的快速客运网。它架起了浙江省会杭州与上海之间的通途,对浙江的经济发展和省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开通运营使沪杭两地间形成了一条更加快捷的铁路运输通道,从根本上缓解了沪杭交通走廊运输紧张的状况,不仅为浙江与上海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资源优势互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且在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构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进程。

而作为沪杭高铁的延伸段,东起杭州、西抵南昌的高铁线路在浙江省内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未来这段铁路还将继续延伸至昆明,给西南地区带去生机和繁荣。

“浙江境内铁路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这一地段第四系覆盖层深厚,软土发育;诸暨、金华至江山等地为中新生代盆地,地势较缓,地层以白垩系红砂岩为主,部分高阶地发育;江山至省界主要为寒武—奥陶系泥灰岩、钙质泥岩、下侏罗系碎屑岩、石炭—二叠系灰岩,岩性复杂,碳酸盐岩地段岩溶发育。全线的桥隧比为83.3%。”浙江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辛学忠说。

高铁不仅使从杭州到南昌的时间大为缩短,更重要的是使杭州真正接入全国快速铁路网,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我国 “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中沪昆高铁的组成部分,这段线路还承担了华东地区与中南、西南地区间中长距离客流运送任务,有效解决了既有沪昆铁路运输能力紧张问题,提高了通道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为加快西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后,动车组列车将首次挺进大西南,对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浙江段于2014年4月完成全线铺轨后,进行了接触网、信号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安装,开展了静态试验及验收和接触网送电等工作。7月20日至10月中旬,浙江境内线路与江西境内东线一起进行了联调联试;10月24日至27日,这两段线路一起进行为期4天的拉通试验;11月初,转入试运行阶段……在此期间,上海铁路局和浙江公司上报的静态验收报告、动态验收报告顺利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组的审查,具备初步验收条件。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检测数据表明,线路试验过程中的轮轴横向力、减载率等几项重要指标均达到了时速350公里设计标准的要求。</p><p>

<b>理念引领 奋进中铸就精品</b>

事在人为——这一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成语出自 《东周列国志》,其中曰: “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这是一个追逐梦想、大展宏图的时代。在富饶的钱塘之滨、美丽的浙东大地,有一支无坚不摧、奋勇搏击的团队,这就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浙江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7月1日,杭甬高铁开通运营后,浙江公司的工作重点就完全放在了正处于施工攻坚阶段的沪昆高铁上。

浙江公司的管理奥秘在于抓住了“事”字——精心谋事、精细做事、严格管事、高效成事。靠着 “四事”理念,公司成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管理团队,为打造百年不朽工程和精品工程提供了人才条件和管理保障。从浙江公司这支精干团队所取得的成绩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高铁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从人海战术到集约化、集成化,从“包工队”到 “架子队”,从粗放型到精细化,中国高铁建设者始终在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管理理念和模式。与时代同步,浙江公司把目光锁定在标准化管理上,大胆创新和实践。他们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方式相融合、与信息时代相顺应、与高端科技相匹配,具有鲜明的高铁特色。

浙江公司坚持管理标准化,充分发挥监理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外双方共同监理的方式,并深化现场大检查活动,将其作为安全质量管控的重要工作机制;坚持技术标准化,针对既有线施工、深基坑、高墩身、深水墩、软弱地基、岩溶溶洞、不良地质隧道等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拟定严密的控制方案,并严抓施工方案落实、首件和样板工程建设、全线标准推广等;坚持作业标准化,下发指导性文件83个,并加强一线员工作业培训,推广标准化文化,让 “标准化”成为一种习惯。

浙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扬深刻认识到,干工程必须有高标准。在标准的指引下,施工才能更加有序。为此,他提出了 “第一次就做对”的理念。

在公司班子成员看来,只有坚持“第一次就做对”的理念,工程安全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障,也才能真正打造出百年不朽工程和精品工程;坚持“第一次就做对”的理念,可以避免出现返工情况,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时间,有利于保证施工效率。 “第一次就做对”的理念通俗易懂,易于被建设者接受,看似平淡无奇,却寓意深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理念逐渐深入工地、深入人心,凝聚了建设力量,为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实践中,浙江公司坚持 “四个一”工作法:每月进行一次全线拉网式检查,有检查必有通报,有通报必有考核,有考核必纳入信用评价;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安全、生产调度和投资控制分析会,对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环保等进行全面梳理;每季度召开一次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向各参建单位进行书面通报;不定期约谈一次参建单位局集团公司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解决现场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标准化管理引向纵深。

浙江公司还坚持规范现场管理、严格过程控制,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强力推进标准化指挥部、项目部、工地、监理项目部建设,结合工程以及环境特点,凝聚参建各方力量,使那些建设管理制度、标准、办法从枯燥的条文中跳跃出来、鲜活起来、落实下去。比如,2012年,一项名叫 “123”的安全质量管控体系开始在全公司管辖范围内推行开来。 “1”就是坚持实行安全质量有效性评价制度,每季度对参建单位进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逐项考核;“2”就是坚持开展每月安全质量例行检查和每周滚动开展工程专项检查; “3”就是坚持开好年度安全质量大会、季度安全工作会和月度安全质量警示分析会3个会议。在沪昆高铁的建设者看来,这样的制度不再枯燥,反而有些像口诀,易于记住。实践证明,这种鲜活有趣的方式使得制度、标准、办法得到更有效的贯彻执行。

为真正打造民众信得过的工程,浙江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就安全防范工作给予指导,并针对浙江境内隧道施工、高墩作业、既有线改造、桥面系安装等重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

浙江公司安质部按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建立约谈和信息通报制度,促使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公司金华指挥部坚持开好月度例会、周安质例会,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做到预防为主、过程控制、检查评估、深抓严管,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可控。

各参建单位对隧道爆破、高空作业、营业线施工、站房钢结构吊装、火工品管理、带电作业、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对越过安全 “红线”的行为坚决停工整治;加强高空悬灌梁、架梁及桥面大型机械设备使用、高空作业安全管理,强化了无砟轨道、铺轨、站房、 “四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控制。针对隧道安全隐患多、高桥安全危险源多等实际情况,中铁十七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完善危险源评估控制和隐患排查长效机制,强化 “三检”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确保了青化山隧道等工程零事故。

浙江公司坚持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技术、工艺为保障,以精品工程为载体,抓好典型引路工作,深入推进首件负责制,重点强化 “五个控制”,扎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公司总结杭甬高铁建设中的经验教训,针对路基、隧道、桥梁、无砟轨道、电气化、通信信号等建立包含6大类、147个子项、6万多个瑕疵点的质量问题库,实现全面卡控,确保杭甬高铁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在沪昆高铁建设中重复出现。

公司工程部、安质部、金华指挥部强化无砟轨道工艺控制,坚持样板引路,积极推进 “首件许可”工作,依靠先进可靠的工艺保质量。金华指挥部提出“绝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赶进度”的方针,首先从无砟轨道首件施工抓起,出台标准可行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监理细则,并不断完善。2013年盛夏,为确保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全线各单位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将灌浆作业时间改为夜间。到了晚上,工地灯火如昼,工人们一次次完成封边、制浆、试验、测量、灌浆、质检等任务,毫无怨言。

近年来,公司以 “不当罪人,不留遗憾,建不朽工程”为准绳,针对制度建设、人力配置和行为管理,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动态评价,严把工序衔接关,促使各层级管理者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以 “第一次就做对”为目标,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段建设和首件负责制活动,提升了施作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自控能力和工程建设质量;以精细管理为手段,深抓建设管理的过程控制,做实公司、监理、施工单位三级日常检查工作,落实工厂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要求,并及时跟进原材料、构配件采购及进场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2010年进场以来,浙江公司积极优化管理,连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2010年,浙江境内工程高起点运筹、高标准起步,建设管理机构组建完成,7个土建标段和4个监理标段在进场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100亿元的投资任务;2011年,浙江公司全力推动建设资金的筹措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并全面开展现场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整改活动,坚持 “保征拆、上卡控、重统筹、稳队伍”的原则,确保了重点工程连续推进和队伍稳定,完成投资95亿元;2012年,浙江公司组织召开各施工单位指挥长对接会,及时调整施工组织,营造了大干快上的竞赛氛围,完成投资98亿元,浙江段线下工程基本贯通……

2013年,浙江段线下工程和铺轨进入决战阶段,站前工程、 “四电”工程和站房工程也进入攻坚阶段,无砟轨道施工大规模展开。

“我们要强化安全风险管理,纵深推进标准化管理;坚持依法建设,发挥主体作用,实现保安全、保质量、保开通、保稳定目标;狠抓作风建设,严格落实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管理内涵转变,全面实现年度各项目标。”2013年2月26日,张扬在公司建设暨安全质量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这样的总体思路,话语铿锵,为浙江段建设指出了方向。

2013年,为完成全年建设投资任务,浙江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实施分类推进、分类投资、分类合作措施,确保铁路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公司领导班子和各部门依据铁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调整,转变观念,依法建设,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加强对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征地拆迁、合同履行、资金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实现了由纯建设管理向建设运营并行管理的平稳过渡。公司领导和各部门本着 “筹资金、抓拨付、细工作、勤了解,盯苗头、平事态、强组织、顾大局”的24字方针,认真研判和分析工作风险源,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

而2014年,则是浙江公司的冲刺之年。按照年初铁路建设会上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部署要求,浙江公司要求参建单位全力以赴、勇于冲刺,务必完成年底开通运营任务。明确工程攻关重点、确定重大节点目标、做好联调联试准备、整改问题查漏补缺……浙江公司倒排工期、关死后门,动员参建员工为沪昆高铁建设尽职尽责。

遵守规定,确保工程质量绝对过关。浙江公司紧抓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采用了施工单位自检互检,监理单位随工旁站和平行抽检,建设单位随机抽检的基本安全质量管控模式,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紧抓安全质量管理行为思想,落实安全质量管理8条 “红线”制度,始终把安全质量管理作为建设管理工作的核心,深入贯彻 “三点共识”和 “三个重中之重”工作;紧抓安全质量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成立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严格执行安全质量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的安全质量职责,严格履行建设程序和建设标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开工关、材料关、工艺关、检测关和验收关。

坚持标准,落实标准化管理模式。浙江公司把标准化管理与安全质量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标准化观摩实现典型引路,多次组织了隧道、连续梁、无砟轨道施工等标准化工地观摩会;以点带面,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段评比工作,在全线掀起争先创建标准化工地的热潮;以标准化工地评比为措施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号召大家努力实现目标。

动态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总体目标进度。浙江公司以指导性施工组织为核心,落实专业负责制;定期召开公司交班会和现场进度检查分析会,按公司《工期考核办法》进行月度工期预警和蓝、黄、红牌考核,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补欠措施,并将其纳入施工单位信誉评价考核;班子成员深入现场,加大工程进度的督导力度,并约谈相关单位集团主要领导到现场商讨解决办法;加强专业间的协调配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筹协调有关问题;加大站房主体和装修管理力度,确保了线路开通时站房同时启用。

2014年4月完成信号工程和通信工程,5月完成轨道精调、接触网施工以及电力、牵引变电工程,6月做好防灾专业工程,8月建好客服系统,10月建成金华站站房……这一个个节点目标的实现,成为铁路建设者带给社会大众的好消息。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浙江公司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展示出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的精神风貌,用实际行动在浙江大地留下了汗水、铸就了精品。”浙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静华如是说。

努力成为 “服务型”业主,这是浙江公司增强凝聚力、强化执行力、提高战斗力的秘诀所在。2012年,公司领导班子被上海局党委评为 “五好班子”。在这样班子的带领下,浙江境内工程建设能完美收官也就不足为奇。

</p><p><b>几度春秋 磨砺中留存故事

</b>在施工现场,来自五湖四海、数以万计的管理、技术、施工人员有炙热的情怀、执着的追求、过人的胆识、超常的智慧。几度春秋,几度寒暑,他们坚持用无私的付出和辛劳的汗水诠释中国高铁建设者的风采。

浙江,历来地少人多、寸土寸金,这给工程拆迁带来巨大困难。而建设者们却迎难而上,在路地间搭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留下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路地故事。

2013年4月26日,中铁四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钱发运正在现场协调处理阻工事件,突然被一块从钉子户 “碉堡楼”里扔下的砖头砸中脊背,顿时皮下出血、青紫一片。但他仍然忍着疼痛协调各方关系,终于说服了待搬迁的民众,为经堂头特大桥4号墩开钻争取了时间,确保了大里程架梁通道的有序施工。

中铁三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桥梁分部副经理缪伯金是一名 “老征拆”。开工以来,为搞好路地关系,缪伯金起早贪黑,先后走访企事业单位30多家,宣传高铁建设的重要意义。凭着执着和真诚,他赢得了沿线企业和农户的信任。

青明是中铁十九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四分部的党工委书记。2012年4月,因潭边特大桥施工影响邻近水塘蓄水灌溉,附近部分村民阻工。青明先后十几次找该村支书协调工作,因说话多加上着急上火,他的脖子声带处长了肉芽瘤,医生要他立即住院治疗。但青明仍坚持工作,待问题妥善解决之后,才如释重负地去医院接受治疗。

高铁建设之星、中铁三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铺轨项目部经理贾印满带领人员徒步走行14公里沿线勘察,克服18‰大坡度运输及长大距离运输等困难,经过5个昼夜的奋战,及时拉通了进轨线路,为浙江段钢轨首铺做了大量工作。

阳利平是中铁五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一分部的总工程师。忙碌的他几乎没有节假日,常常为了研究一个合理方案加班至深夜。2011年8月,阳利平的父亲因重病住院。因为工期紧,他没法到床前陪父亲,只能将深深的牵挂和担忧埋在心底。

在隧道多、高桥多、欠账多、投资任务重的压力面前,中铁十七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经理韩贤文放弃休息,与参建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合理调配资源,狠抓过程管控、工序达标,督导卡控工点,贯通隧道、抢架桥梁、巧铺道岔……他为2013年10月工程顺利启动铺轨施工立下汗马功劳。

中铁四局集团金东区制梁场场长刘云波全面推行首件负责制,促使梁场在2013年5月28日全部预制完成1095孔箱梁,在7月14日全部预制完成30186块CRTSⅡ型轨道板。该梁场成为全线指定的标准化管理观摩点。

高铁建设之星、中铁九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高明洲在衢州站改造施工中,带领大家克服专用线迁改等困难,移建牵引变电所,确保了站改工程优质推进。

中铁十一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甘胜银已到了 “知天命”的年龄。但他却不甘落后,在标段内贯彻 “以快制胜”的工作思路,创造了诸多第一,其所在标段在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始终走在全线前列。

沪昆高铁的建设者或奉献、或攻关,在中国高铁建设事业中挥洒汗水。与他们相伴随的,是无尽的忙碌,但他们却留下了供人瞻仰的建筑坐标,实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参建者不惧艰险、不畏困难,铸就了萧山浦阳江特大桥、义乌东特大桥等一批精品工程。

中铁十七局集团承担杭长客专浙江段投资最多、隧道最长、难度最大的2标段施工任务。他们承建的萧山浦阳江特大桥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境内,全长3880.385米,上跨萧山浦阳江和既有沪昆铁路,涵盖了水中墩、大跨度连续梁、跨越既有线桥梁等高难度施工领域,具有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交叉作业干扰多等特点。14号水中主墩左侧紧邻自然山体,岩面倾斜坡度大,需深度爆破开挖,为全桥施工最难点。中铁十七局集团将该墩施工方案列为技术重点攻关项目和头号科研课题,成立了 “堤岸倾斜岩面地质深水基础综合施工技术科研小组”,采用获该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的土工膜袋结合钢板桩复合围堰方法封水施工,并创新了岩面凿除爆破开挖、大直径桩基快速施工工法。

中铁十一局集团承建的义乌东特大桥97号至100号门式桥墩上跨既有沪昆铁路。该门式桥墩施工程序繁杂,工期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被业主列为重点安全危险源项目。既有沪昆铁路车流密度大,施工时需要铁路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协同配合,协调任务量大;钢梁安装精度要求高,对吊装精确对位提出了较高要求。他们超前谋划,精心组织,责任到人,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进行了专人专项技术交底,认真研究吊装的每一个细节,细化安全措施,次次提前完成点内施工任务,赢得业主的高度评价。

中铁三局集团负责施工的杭州南站疏解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高铁疏解区之一。作为浙江段首铺、首架的 “龙头”工程,他们确定了以架梁为主线,全力配合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工作思路。

中铁九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指挥部制订了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计划:通过增设专职副指挥长、调整桥面系工作等手段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理顺管理秩序,重点突破江山港两孔135米连续梁、童家山水库、光明铁道板场等重难点工程。

中铁五局集团杭长客专浙江段项目部的建设者们不满足全标段工程推进始终领先全线的优势,自我加压,确定了以架梁为施工主线,以金华江特大桥连续梁和跨既有沪昆铁路门式墩工程为重点,带动各项工程施工有序推进的实施方案。集团承建的金华江特大桥是国内高铁最大跨度的悬灌梁桥之一,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为沪昆高铁的重点控制性工程。2013年8月20日,既有金千铁路拨接完成,施工人员两天内完成便道和钻孔平台施工,5天完成两个墩的桩基施工,12天完成两个墩的承台墩身混凝土浇筑,为连续梁悬灌、后续架梁和无砟轨道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上跨黄衢南高速公路连续梁施工中,主墩桩基钻孔桩巧遇岩溶区,中铁十九局集团员工用10个月时间,损失6个钻头,回填黏土1.2万余立方米,消耗钢护筒700吨,终于战胜 “土地爷”,把44根桩基牢牢固定在岩溶区。

沈宏康、徐东辉、董光炎、何衡、袁国忠、张弘鹏、范三庆、阎树东、夏强、王刚、马凤祥……和他们的名字一样,这些人的事迹或许没有那么引人注目,他们就像是沪昆高铁建设中的一个小部件,但谁又能否认他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呢?

 

<b>后记

</b>高铁建成后,或许没有多少旅客记得那些曾经早出晚归的铁路建设者。文字虽然是苍白的,但我们还是希望为这些中国辛勤劳动者的代表——铁路建设者留存一些书面的记忆。等旅客翻看到这篇文章,也会对这一群体心生钦佩。

为实现浙江百姓乃至全国民众的“铁路梦”,高铁建设者以一条坦途为曲谱,以标志性建筑为音符,在长江南岸奏响了高铁建设旋律!曲到高潮,关注这条铁路的“观众”也应热血沸腾了吧。

一端是秀美的江南,一端是神奇的西南,钢铁巨龙还在向西延展。大道通衢,待沪昆高铁建成后,铁路还会给国人带来新的希望和期许。

</p>

上一篇:光荣与梦想
下一篇:高铁明珠耀西北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