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亮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公司合肥创新产业园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杨永昌 (右)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董永强正在签订师徒合同。王运亮 摄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拥有人才,谁就赢得了今天和未来。

又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季节。今年8月,71名大学毕业生来到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公司,又一次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了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安徽公司编制 《新员工入职培训教材》,不但对新员工进行了企业文化、工程管理、安全质量教育,还特别聘请了人力资源专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礼仪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等。他们还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了师傅,让双方签订师徒合同。此外,按照文件规定,安徽公司对去年评选出的10对优秀师徒进行了表彰,给予徒弟800元、师傅1000元的现金奖励,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师徒双方的热情,加快了青年员工拜师学技、迅速成才的步伐。

“选择了 ‘中国铁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了奉献。唯有用坚强的毅力,才能扛起一份责任,才能更懂得怎样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新老员工座谈会上,老员工代表的演讲道出了近年来安徽公司400多名大学毕业生的共同心声。

通过 “导师带徒”活动,青年大学生在安徽公司这块沃土上快速成长。2012年度 “十佳”优秀员工顾永贵、李华东等人见习期刚满就分别在合肥地铁1号线9标、皖赣铁路等项目中,用年轻的肩膀挑起大梁,成为安徽公司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如今已是安徽公司副总经理的范从友2005年大学毕业, “导师带徒”活动让他快速成长。他带领员工出色完成了淮南矿业集团潘集交界口疏解线及平煤直运线等工程,荣获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

储洪涛在毕业后的短短几年里,从合肥金寨路高架桥3标工程项目经理助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连续担任了几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副经理等职务。他所在的项目部被评为 “工人先锋号”,储洪涛本人也多次荣获 “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合肥大建设有功人员”等称号,并被评为合肥市 “十佳青年”。

“导师带徒”活动为公司培育了一支过得硬的人才队伍。连续多年,公司每年完成产值和新签合同额都创新高,在集团所属综合公司中名列前茅。

正如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张百芹,党委书记房明州等领导所言: “导师带徒”活动为员工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有效的结合点,这是企业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