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建设

凝心聚力 谱写奉献乐章——记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京福客专闽赣VI标七工区主任何元俊

2014-01-29 08:09:0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左二

何元俊(左二)在现场同大家研究施工方案。 聂俊明 摄

■聂俊明笤人物档案

何元俊,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他从1989年至今在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工作,历任工班长、总务主任、党支部书记、生产副经理、工区主任等职务。他曾参加内昆铁路、渝怀铁路、京福客专及奉云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何元俊是一名地道的川北汉子,1989年2月参加工作,先后参加了焦枝铁路复线新龙门隧道、朔黄铁路水泉湾隧道、内昆铁路青山隧道等铁路建设以及奉云等多条高速公路建设。

2010年4月,何元俊在中国中铁隧道集团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安排下,调任京福铁路客运专线闽赣VI标项目部七工区任工区主任,负责主持石门山隧道和建溪特大桥的施工,施工总造价达3亿元。3年多来,他以雷厉风行、敢于争先的工作风范,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管理作风,身先士卒、克己奉献的崇高精神谱写着一曲曲奉献之歌,带领着管理团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赢得了各界的赞誉。

雷厉风行 敢于争先

进场之初,石门山隧道受所处地段的地理环境和条件限制,被列为第二到第三批开工项目。何元俊为了使工程尽早开工,白天带领团队成员翻山越岭踏勘现场,晚上同大家一起挤在临时租住的民屋内挑灯夜战,商讨资源组织计划,研究快速进场方案。为了攻克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关、实现快速进场,他带领团队主动出击,跑政府、走村委、访村民,积极寻求帮助,掌握了主动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陆续完成临时便道和临时渣场的征用工作,并打通进场的通道,实现了在全标段第一个刷坡进洞。在之后的全线大干150天的劳动竞赛中,他带领团队细化节点、精心组织,使得施工进度从月进尺60米到月进尺90米、180米,直冲月进尺310米。在连续3个月的综合评比中,项目部均荣登全标段榜首,第一家实现业主期望的年度目标并率先抵达主洞。

精打细算,精益求精,做好管理文章。何元俊带领团队从优化方案、强化标准、大胆改革、苦练内功入手,广开思路,科学统筹,认真算好每一笔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在石门山隧道施工过程中,为切实控制好隧道二次衬砌及喷射混凝土的使用量,他带领管理团队从抓工人操作技能和成本意识培训入手,在隧道超欠挖控制上下功夫;抓考核制度的完善和现场监控落实,多措并举控制开挖成型,将隧道开挖平均线性误差控制在5厘米至6厘米,并形成了常态化机制,不仅最大化地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保证了施工质量。

在建溪特大桥施工中,针对水中墩基础施工的特殊性和地理环境条件的局限性,他一方面带领管理团队外出参观学习,另一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桥梁基础施工资料,认真研究每一道施工工艺流程,优化施工方案,大胆采用新工艺,使建溪特大桥水中墩桩基得以在汛期来临前顺利完成,为实现整体工期目标提供了保障。深水基坑咬合桩围堰、双壁钢围堰工艺的大胆采用开了深水基坑施工的先河,在桥梁深水基坑施工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不仅节约35天工期,还节约施工成本120万元;在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他们成功破解水化热过高产生温度裂缝这一历史性施工难题;创新测量技术成功解决了高墩垂直度控制难题;在连续梁托架、托架挂篮预压施工中,他们创新运用了 “千斤顶反压技术”,节约工期25天,有效控制了安全风险;安全安装防护棚,成功解决了跨越G205国道施工难题,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跨既有横南铁路连续梁挂篮施工中,他们采用移动式防护棚架,成功取代了常规性防护棚施工,并组织跨既有线安全防护专员进行全天候立体安全防护,为跨既有线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不仅节约工期30天,更节约施工成本200万元。

身先士卒 克己奉献

在南平建溪特大桥施工中,面对业界人士的质疑、复杂技术工艺的挑战、洪水酷暑的侵袭、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等重难点工作的考验,他凭着一种信念和一股韧劲带领工区全体成员凝心聚力破解工艺难题,群策群力齐弹安全旋律,上下同心合奏质量乐章。历经20余月600余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他们用铁的事实诠释了中铁隧道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品质,展现了中铁隧道人的睿智和风采,展示了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的铮铮实力。

建溪特大桥为全长1239.435米的双线铁路特大桥,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大横镇陈墩村境内,线间距为5米,设计时速为350公里,主要为跨越G205国道、闽江一级支流建溪河以及既有峰福铁路而设。该桥施工工艺复杂、安全质量管理风险高,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具备了 “高、难、险”的施工特点。 “高”是指位于建溪河中百米连续梁主跨墩身高近80米,是全线最高墩; “难”体现在该桥几乎涵盖了所有桥梁的施工工艺; “险”体现在跨国道和既有铁路施工的高风险性。无论是墩身施工、连续梁施工还是架梁作业,都必须确保国道和既有铁路线在施工过程中的行车和高空作业的绝对安全。风险与挑战并存的特点使得该桥的施工成为了全线关注的重点。

建溪特大桥施工工艺多样,从桩基、承台到墩身、连续梁,整个施工流程中涵盖了诸多工艺。为破解施工过程中的工艺难题,何元俊组织成立了以他和总工程师为组长的QC攻关小组。在施工过程中,他带领小组成员驻守现场、刻苦钻研、科学攻关,先后制订、论证并出台各类技术方案30余个,创新技术工艺10余项,使该桥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和效益稳步推进。

“方案要先,制度要全,管理要严,监控要细”是何元俊提出的建溪特大桥施工的核心思路。在整个桥梁施工中,大大小小的安全风险源不下百个,技术方案多达30余个,贯穿了整个桥梁施工的各道工序环节和细节。他和工区管理团队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控中着力强调群防群治保安全、 “小题大作”抓安全,营造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齐抓共管氛围。在 “抓大”方面,项目部在重大的安全风险源控制点实行专管专控,工区班子成员亲自挂牌督阵监控。建溪特大桥跨既有峰福铁路连续梁施工就是该桥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风险源控制点。在 “抓小”方面,为确保绝对安全,何元俊组织发明了“1234”安全卡控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连续梁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行车安全。跨越既有线的连续梁施工正值酷夏,每一次天窗作业他都会亲自到场,和施工人员一起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高温炙烤和三次大的台风洗礼。在他的督促和鼓励下,全体参战员工一鼓作气、奋勇拼搏,跨既有线连续梁施工最终安全顺利完成。

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扎实合规、将建溪特大桥打造成一座放心工程,何元俊带领管理团队在质量控制上精益求精、上下合力,奏响了质量控制 “四部曲”。一是做好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培训,力求现场管控人员和作业员工了解、熟悉并掌握施工方法、实际操作流程及相关技术要求,通过培训交底统一管控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思想认识,规范作业行为;二是严格报检程序,扎实做好每道工序的检验流程,从自检到项目部检验,再到监理、业主检验,着力在自检上做文章、下功夫,在源头上排除和根治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和弊端;三是做实每道工序施工过程中的全程监控,达到有作业的地方就有监控人员在场旁站监督;四是在创新中寻求质量保证和提升。 “四部曲”的拟定和扎实实施,促进了现场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建溪特大桥17号承台属于深水基坑施工,原来设计的桩基和承台采用双臂钢围堰加钢平台的水上作业方式,由于水温、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实际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较大,且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投入和难度。何元俊带领工区QC攻关小组成员对青岛海湾大桥、大西铁路79号墩深水基础施工等类似项目的水中墩施工进行了现场调研,最终确定改为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该工艺的实施不仅在质量上实现了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100%的目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在中铁隧道集团QC成果发布会上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提高水中墩锁扣钢管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QC成果在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于沈阳举办的施工单位第33次质量成果发布会上荣获优秀奖,何元俊带领的QC攻关小组也喜获中国施工企业协会颁发的 “2013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随着锁扣钢管桩围堰工艺的创新突破,建溪特大桥深水基坑无水条件作业成果突显。78余米高墩在建溪河中拔地而起,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安全灌注,72米跨连续梁安全跨越既有峰福铁路……建溪特大桥施工一举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成了京福客专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了全线观摩的样板,慕名而来的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各级政府领导也莅临建溪特大桥工地现场并给与了高度赞扬。

何元俊带领七工区全体员工,以敢为人先的豪情,以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了中铁隧道人的风采。自加入铁路建设团队以来,何元俊先后十余次被评为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13年申报火车头奖章。

编辑感言

25年青春热血,25个春华秋实。何元俊用坚实的足迹和默默无闻的汗水奉献给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成为一代筑路者的缩影。在一个个长长的隧道深处,镌刻着他们无悔的青春和不懈的追求。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