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东周孔丘,南宋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武夷。”“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昔日历代文人墨客在武夷山流连忘返,传下无数名篇佳作;今日,中铁二十四局公司的铁路建设者在武夷山凿山筑路,打造生态文明高铁,留下众多精品力作。

中铁二十四局公司副总经理、京福铁路客专闽赣Ⅳ标项目部经理、党工委书记江如辉热情接待了笔者一行,他那清亮的略带福建乡音的普通话格外吸引人:“自2010年4月18日进场以来,我们京福闽赣项目部以打造精品高铁、绿色高铁为己任,保安全、重质量,创品牌、树信誉,见贤思齐、攻坚克难,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5%以上,穿越武夷山指日可待。”在项目部的荣誉室里,2011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A级信誉,2011年度京福闽赣公司物资设备管理先进单位、京福闽赣公司标准文明工地,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度企业文化建设优秀项目部等荣誉分外抢眼。

挥戈闽赣  激流勇进

——领导的高标定位,科学组织,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是解决“天下第一难”的重要支撑;员工的主动出击、忘我付出,是项目快速开工的力量源泉。

京福铁路合肥至福州段全长806公里,利用既有京沪高铁从合肥引入,经铜陵、黄山,过婺源、上饶,跨武夷山、南平,至福州。其中闽赣段全长约467公里,穿山越岭,地质情况极为复杂。

“京福铁路客专闽赣Ⅳ标正线长49.577公里,难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桥隧比例高,隧道39.79公里,占80.25%,桥梁6.67公里,占13.45%,桥隧比例占94%,这在中铁二十四局公司承揽的任务里是空前的;二是2011年铁路建设资金投资放缓,对项目整体推进的冲击较大;三是山高、坡陡、谷深,场地狭窄,施工便道很多穿越村庄,长达200余公里,临时工程的布设相当困难;四是施工地域涉及1个市、3个乡镇、14个行政村,征迁难度大;五是项目所在地砂、石等地材非常稀缺,需要从江西上饶和福州闽江外运而来,工期和成本难以控制;六是12.5座隧道,埋深从10米至1100米不等,有6座隧道地处软弱围岩,有4座隧道地处断裂带,安全风险极大;七是和参与闽赣段施工的其他几个标段的老牌施工劲旅同台竞技,创先争优压力大。”项目部副经理郑志强有条不紊地介绍道。

崇阳溪特大桥

中铁二十四局公司领导是深知项目艰险和困难的。但越是难度大,越要高标定位;越是竞争强,越要奋勇争先。这又是中铁二十四局公司历来的气势和志向。

2010年8月5日,中铁二十四局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北京察看施工现场后要求:“项目部要树雄心、立壮志、当先锋,创牌子、交票子、育人才,出精神、出精品、出精英,把京福铁路闽赣段IV标建成世界一流铁路,使我们二十四局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个月之后,中铁二十四局公司总经理朱赤也来到工地检查指导,他强调:“项目部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闽赣铁路,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在企业信誉、经济效益、人才培养上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果。”中铁二十四局公司党政一把手的高标准、严要求,如战鼓催征,给了项目部干部职工极大的推动力。江如辉代表项目部立下军令状:项目部千方百计凝聚力量,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精诚团结,顽强拼搏,奋发勇为,建好闽赣铁路,造福当地百姓。

江如辉不愧是一名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的领导和战将,早在进场之初,他就争分夺秒、大刀阔斧地做好三件事:一是搭班子,迅速建好配强项目领导班子,项目副经理郑志强、副书记吴强国、副经理兼物设部长黄向伟、总工林仕进、总经张勇华、安全总监叶永平,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二是建机构。强化了项目分部的设置,江如辉带领项目中层干部、各分部人员在近50公里长的战线上布设6个项目分部和2个试验分室,其中4个站前项目分部、1个三电迁改分部和1个制梁分部;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上墙,按“1152”的要求配置21支架子队。

三是抓开局。破解征地拆迁难题,迅速打开施工场面。在江如辉的坐镇指挥下,项目部自我加压,奋力拼搏,采用“三勤”即:脑勤、腿勤、口勤的实干态度和“三有”即:有理、有利、有节的工作方式,取得了工作的主动和有利的局面。

武夷山杨庄乡坑口村,是项目部北武夷山和杨梅岩两座6000米以上长大隧道的所在地。1938年6月,中共福建闽赣特委在这里成立,坑口村为革命成功做出过重大贡献,曾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该村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村民多次因纠纷上访,2006年3月福建省下派正厅级干部廖荣元到坑口村担任第一党支部书记,卢展工曾到此村调研农村工作。由于项目部在征地拆迁和村道使用、地材供应等问题上难以满足村民提出的无理要求,施工一度受阻。

时任项目部副书记吴强国带领征迁人员一方面积极与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取得联系,积极争取政府和建设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主动出击,与村民接触,一分部经理范德全、书记杨开继率领管理人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了解村民的真实想法和阻工的真实缘由,并积极宣传征地拆迁和高铁建设的相关文件规定,苦口婆心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他们做到施工不扰民、惠民生,项目部放弃从既有村道的通行,投入三百多万元,绕村庄外重建一条三公里长的施工混凝土便道,还将便桥改为永久性桥梁,项目部的真心和真情打动了村民,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项目部之所以要花重金打通此便道,是因为提前打通竹坪斜井就能在北武夷山隧道多开工作面,加快施工进度。”范德全快人快语。

北武夷山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地处闽赣交界处,长达14公里,特别是埋深达1公里多,易产生“岩爆”,这也是项目部与其他兄弟局对打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此隧道施工进度将直接影响到中铁二十四局的声誉。

项目四分部受大山阻隔,从上梅进口到白马山出口绕行达80多公里。分管征迁工作的分部副经理杨德松起早摸黑,一心扑在征迁工作上,四分部较快地打开了征迁工作局面。

武夷山市各级地方政府对征地拆迁工作极为重视,与项目部密切配合,出主意,想方法,给村民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在前期的征迁工作中,武夷山市支铁办获武夷山市领导充分肯定。

项目各分部见缝插针,各个击破,开工工点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2010年建设单位开展的劳动竞赛中,项目部因开工工点最多,获得建设单位好评和奖励。

攻坚克难  运筹帷幄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见贤思齐彰显帅才风范,群策群力打造精品高铁,开源节流铸造效益工程,风云突变考验班子智慧。

“见贤思齐”是江如辉的座右铭。“见贤思齐”出于《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释意为: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在强手如林的京福铁路闽赣段参建单位中,二十四局可能只算是新手,在开工之初,隧道施工能力曾受到有关人员的质疑。项目部在江如辉“见贤思齐”这一工作理念引领下,他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不断强化学习,进而后来居上。

一方面,切实加强培训。先后开办350公里的客专路基、桥梁、隧道、测量、安全及试验等专项技术培训班20余期;聘请外方监理对隧道、桥梁和路基过渡段等施工项目进行专项培训,与中方监理就隧道的光面爆破控制技术、隧道防排水施作工序等进行专项探讨。

另一方面,积极外出观摩学习。组织总工程师、安全总监、工程部及各分部技术管理人员到沪杭客专对无砟轨道施工技术进行观摩学习;组织技术管理、行政管理、党群工作人员到兄弟标段就项目综合管理、标准文明工地、桥梁制作和养护观摩学习,参加培训和学习的管理及作业人员达4000余人次。

“见贤思齐”不仅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奋力赶超,更是项目团队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的铮铮誓言,昭示着他们内心深处迸发的打造世界一流高铁的责任与奉献,映射出他们敢打必胜、期到必成的雄心壮志。

江如辉认为,在抓好学习观摩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进行生产,于平凡中见真功、见精彩。

牢牢把握安全主线。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项目部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的心态去对待安全工作。他们加大对作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对特种作业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坑口特大桥两头均是长隧,只能采用造桥机来施工桥梁,造桥机外部结构尺寸大,自身重,项目部把大型设备的使用安全放在首位,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加大对作业人佩带安全用品的检查力度,确保设备安全、人身安全。

项目安全总监叶永平深有体会,隧道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实施性施组、施工程序去做,没有一丝马虎和侥幸;切实念好“三字经”:先预报、管超前、预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精衬砌,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

项目部双管齐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加强安全预警,同时还采用大孔径超前钻眼的办法,达到释放应力、降温和探明地质的效果,防止岩爆。对于软弱围岩,他们则采用地表注浆、打长管棚并注浆、减小步距、紧封闭等办法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截至2012年12月31日,项目部实现安全生产980天。

全力打造优质工程。

根据管理跨度大的特点,项目部对质量管理明确职责,采用以项目分部、施工工点为主控,项目部为监控的垂直管理模式。

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对试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退回。

规范作业流程,在施工现场操作中,始终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操作管理办法。

严格过程控制,加强质量检查,实行作业班组自检与专职质检员报验程序,做到环环相扣,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