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名组成的“游牧部落”的“移动宾馆”升级了!
8月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松浦站内,300多名身穿橘红色防护服的线路工正在铁道线上忙碌。吹着徐徐凉风,47岁的荆春祥说,这是这四个月施工期间最舒服的一天。
荆春祥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务机械换轨大修一车间的车间主任,他所在的车间负责钢轨线路的换轨作业。暑运期间,钢轨磨损大,荆春祥和车间里369名职工也更加忙碌起来,从四月份起,他们先后转战滨洲铁路、滨北铁路,连续四个月吃住都在一列宿营车上,流动的作业、不固定的生活地点,也让他们有了一个外号——铁道线上的“游牧部落”。
300多名线路工分成六个小组作业,忙碌而有序,作业机械的轰鸣声、防护员的提示号角声不绝于耳。
“现在换轨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小到拧一颗螺丝,大到更换钢轨,都可以通过机械完成。”荆春祥自豪地说。线路上,一列由轨道车牵引的多功能作业车格外引人注目,它包括运送工作人员的通勤车、运送工具备品的材料车,还有焊接车、换轨车,甚至从车上搬运沉重的机具,也有专用的小型吊车。
对于这列车,荆春祥很是自豪:“以前焊轨需要人工操作,现在用焊轨车,温度、位置、时间、强度都由电脑控制,质量标准大大提高。”
换轨车的原理更像是一组“拉链”,两组小车同时作业,一组在前面穿入两根新轨,另一组在后面穿入两根旧轨,行进时,新旧钢轨自动完成了更替。“以前我们换轨时,都是几十个人用撬棍,喊着号子向前推,用扳手拧螺丝,拧一组得好几分钟,现在用内燃扳手也就几秒钟。”今年54岁的线路工张宝德工作了近30年,他亲眼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变化.
施工作业机械化,生活起居宾馆化,曾经令人望而却步的线路工岗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荆春祥说,在他们车间,光大学毕业生就有20多个。
“明天过后,我们要去绥佳铁路线,61公里轨道换轨施工,一个半月。”荆春祥说,两根钢轨,每一寸都关系着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能轻视。所以,他们和这列“大篷车”,要一直在路上。
在我们旅客出行的背后,有这么一群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铁路人,流动的作业、不固定的生活地点,吃住都在一列宿营车上。在这种苛刻的条件下,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好,真是不容易啊,感谢他们。(庄玉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铁路提升服务品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07:54
- 分层专题研讨推动成果转化07:54
- 吃透精神实质确保入脑入心07:54
- 京津冀首趟“一单到底”国际铁海联运班列07:53
- 驰骋高铁一线的亮丽风景07:53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