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大湾区”
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将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中国铁路)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提升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空间重构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现阶段,随着我国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的陆续建设及通车,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增强。截至2017年初,作为我国经济效益最高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已超过650公里,位居世界四大湾区之首。城市之间的高效连接网络是实现全球化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高速铁路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沿线地区人口、资本和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重新分配,并逐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重要载体。
珠三角制造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逐渐转型升级,传统的单纯借助外力进行简单的产品生产时代已经过去。珠三角地区正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的中级阶段,需要与港澳地区联动,才能获得更多的优化发展机会。而港澳两地则面临着土地不足、人口密集、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和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等问题,需要通过与珠三角的更紧密合作才能寻求更多经济发展空间。所以,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协作至关重要,是今后国家打造更高水准的国际经贸和科技合作的新平台。
粤港澳三地深度合作的障碍在于“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当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有利于协调好粤港澳三地内多中心城市的定位、分工和矛盾。“一国两制”践行20年,开始进入深水区,故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成功构建“一国两制”下区域协同发展的世界样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核心是打造优质生活圈。粤港澳三地市民同宗同源,风俗语言相通,民间往来一直频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社会意义,将体现在通过通关、社保、医疗、教育、休闲生活等制度安排,让三地市民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福祉。
粤港澳大湾区以环珠江湾区为核心,集聚了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珠海等多个港口,形成港口群,进而促进各类产业群的发展,而产业的发展所吸引的大量人口又为城市的持续创新注入动力。“湾区群+ 港口群+ 产业群+城市群”的叠加效应使大湾区充满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政府部门深度协作的契机;是两岸经济谋求更大发展的空间体,由原先以珠三角为核心将向外圈辐射,带动周围城市发展;是地域差异的汇聚地,城市群以地方特色在大湾区内发挥最大化作用,穿梭内陆的铁路网络加上连接两岸的基建大大优化东西的交流;又是国家发展的新鲜血液,全新列入国家级战略的城市前海、南沙、横琴将为大湾区的未来注入强劲的动能。
加快粤港澳城际铁路的建设,体现了铁路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更是照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相信未来的铁路将继续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未来可期。(长沙南站 徐诗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国铁集团上半年全国铁路投产新线2043.5公08:12
- 主动作为稳货源 多管齐下谋增量08:03
- 中越跨境货物列车上半年发送集装箱货物同08:03
- 全面补强基础设施 积极促进货运上量08:02
- 瞄准需求增加运力 有力推动客运补欠08:02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