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微时代
2018年9月,我加入了一个铁道兵战友微信群。
阔别四十多年的战友,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有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有投资有方商海弄潮的,也有固守田园风光难舍故乡的……哪怕战友间当年有些磕磕绊绊,四十多年后,重聚在微信群里,竟毫无陌生和尴尬的感觉,可以不拘小节,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张占瑞,你还能认出我来吗?”、“姚班长,认得出来,咋能认不出来!老班长还是那么潇洒?”、“程永福,你还是那么英竣那么帅1一声声呼唤依然亲切,一张张笑脸恍如从前。
1979年4月的一天,云南籍的我和程永福与山西籍的张占瑞、何满朝、刘春明带着三个多月新训结束后满满的自信,来到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十五连十班。姚建生班长带着老兵接待我们,为我们安排好床铺后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随后新老兵各自做了自我介绍,我老家是……。我们住的营房是地窝式帐篷,寝室里,上铺下铺,十二条汉子聚在一起,共同演绎着军人风采。折叠成“豆腐块”式的被子摆放在床铺中央,所有用品摆放“横看成行、纵看成列”。连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班每天早晨出操可留一名战士值日整理内务卫生,对于军人来讲,每个战士都必须会做内务活,否则连队每周一次内务环境卫生检查评比丢了名次,对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军人来说是相当“打脸”的。为此,当年副班长独成录就曾手把手地教我整理内务卫生。咱当兵的人啥都要会点。在军营,“坐如钟、站如松”,一声令下“坐如泰山动如猛虎”是老兵教导新兵常说的一句话。在其乐融融的军营里,我们茁壮成长,渐渐的有了“军人范儿”。伴随着军营生活的日日夜夜,我们开始经历市场经济体制下铁道兵“自负盈亏”的历练,应对着市场竞争压力,走过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度过人生中那段最清贫、最单纯的青春年华,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年我们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十五连的战友,有的退伍回乡了,有的经历了铁道兵转工后市场经济经营体制转型整编,在不同的舞台上演绎各自独特的人生,成败荣辱、沉浮冷暖、悲欢离合磨砺了我们曾经的狂妄不羁,成熟了曾经的懵懂无知,让我们有了更加丰富的人生色彩,让我们有了更加沉稳的人生态度。伴随着人生的喜怒哀乐,岁月残酷地掠去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如刀的风霜在我们的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和沧桑。在共筑中国梦的历史征途之中,我们与时代共同奔跑,以奋斗逐梦圆梦。
走进铁道兵战友群,一听到那熟悉的声音,一看到那久违的面孔,便立即卸掉头上的面具,抛开一切烦恼与压力,或二人世界或公开透明,从当兵时的秘闻趣事到男兵女兵的花絮,从立功受奖到入党提干的拼搏,从曾经的积极上进到如今的追梦圆梦,从无拘无束的倾诉到自由自在的感慨,重新体味那久违的自由与欢畅。
微信里,我们虽然不能面对面茶酒付笑谈,但是,那些早已融入岁月皱褶中的浪漫故事被一一激活。程永福神彩飞扬地忆起第一次在石碴场掏眼放炮竟然没有点燃导火索;谁曾在冬夜为我掖过被子,谁曾在我感冒时端来热饭温水;谁曾在半夜三更连人带被子从铺上滚到地下,谁曾一气吃下28个富强粉精面小馒头,谁曾为大小劳动挣个积极主动累得上气不及下气……回忆,就像那开闸的河水倾泻进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有聊不完的军营趣事,说不尽的离愁别绪,道不完的喜悦沧桑,并不时地回到那白云悠悠、阳光洒满一地的青藏铁路二郎洞施工现场,回到那紧张而又充实的当兵年代,我们依然是怀揣理想意气风发的铁道兵战士。
当战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三十多年前的那些记忆碎片连缀起来的时候,一个个沉睡多年的名字纷纷苏醒和鲜活起来。写得一手好字的统计员年四云,转业回安徽老家执起了“教鞭”;杨左易,一个风趣幽默的老连长,批评战士的狠话是“光屁股推磨圈圈丢人”,转业回四川乐山安置到市公安局,如今退休在家养老;当年的老班长姚建生、任全福,精明能干的“黑大个”李交奇,爱琢磨捣鼓电动机的张占瑞,说话柔声细语的朱喜春,斯斯文文的童新,办事干净利索的张朝华,种菜能手李元文以及……,如今的他们复员回乡后都事业有成,都成了祖国建设的追梦人;还有铁道兵转工后继续为中国铁建事业践初心、担使命的独成录、姚小龙、杨存洪、程永福、陈凤云、秦天云等战友,四十多年的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在多条铁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等工程建设中展示风采,传承着、续写着铁道兵可歌可泣的故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的精神弥久留香……
初进微信群是2015年在四川眉山简蒲高速项目工地。一天,简蒲高速总承包指挥部召开项目书记、办公室主任办公会,会后要求参会人员扫一下微信二维码便于后续工作联系。看见别人拿出手机对着微信二维码,我也“比葫芦画瓢”,结果一同事见后说需要下载安装一个微信软件,而且手机无微信功能,就这样过了几天换了新手机才安装了微信软件。有了微信群办事就方便、快捷多了。2018年的一天手机里突然增加了一个“铁道兵战友群”,紧接着,好友程永福说把我拉进“战友群”了,“冒个泡”跟战友们打个招呼。我与程永福是一个军列拉到青海铁道兵十师四十八团军营的,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亦兄亦友,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他和你相处,好像他压根就没有从你身上得到什么的意欲,相反,在很多时候,我却从他身上得到许多尊重。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勤奋好学,尤其喜欢读人物传记和烹饪方面的书籍,一书在手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皇天不负有心人,85年铁道兵转工后二十局四处组织食堂炊事员会考,他取得了较好成绩,随后,他被借调到处机关食堂小灶做饭,机关精简人员他又主动回老单位工作。之后,志趣相投的爱好拉近了我们的友情……1992年我调动工作便与他失去了共事的机会,但联系从未间断。
走进微时代,是微信群串起了我们天南地北的铁道兵战友,我感慨我们的生活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智能时期。我们的祖国,正步入一个旷古未有的空前繁荣富强的伟大时代。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铁路资讯
- “慢火车”奏响精准扶贫“福音”01:07
- 张吉怀铁路助力湘西拓宽经济流01:06
- 中国水电四局武汉地铁12号线 开展“全民12:44
- 小朋友周末回外曾祖母家偶遇警察叔叔12:44
- 发展铁路新图景,绘就国富民强中国梦12:41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