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张雪松雪中劲松

2020-08-27 20:57:16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闫泽政

张雪松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多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他,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现已成长为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来源于8月27日《人民铁道》报业融媒体中心)。

       张雪松是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多年来,技校毕业、钳工出身的他,积极学习数控维修、数控加工、可编程控制器、三维制图等技术,现已成长为中国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高铁列车制造现场的复合型技术专家。

       人才出自一线,一线出人才。铁路部门近年来全力实施"双万"计划,积极培养发现人才,留意人才,使用人才。

       身为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的“医生”,张雪松完成技术革新109项,制作工装卡具66套,撰写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72项,改进进口工装设备技术缺陷20多项,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从张雪松成长的经历来看,他文化程度并不高,只有中技,可是他入职后锲而不舍钻研业务,人民常说"天道酬勤"。一点也不夸张。只要我们不放弃学习,专心致志学习,就会有所提高,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始有一天就会取得成功,走向辉煌成绩。

      张雪松买来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地“啃”。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学,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

       价值2000多万元的加工中心由德国技术人员负责现场安装,张雪松带领工友配合安装。完成德国技术人员分配工作的同时,张雪松每天观察记录德国技术人员的操作。在拼接机床主床身时,张雪松发现地基打孔位置与机床安装位置不符,马上通过翻译指出问题,而德方技术人员凭经验认为安装没有问题,结果在安装时出现返工。这件小事过后,德国技术人员主动邀请他参与机床的安装调试。在60米导轨安装过程中,张雪松认真分析图纸,发现其中一处缺少地脚配件,避免了又一次返工。

2008年9月,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开始在中车唐山公司大批量生产。一次,用于铝合金车体大部件加工的8把专用机夹铣刀先后损坏,从国外采购来不及,外包修理没人能承接,动车组生产面临停工局面。张雪松连续钻研两个通宵,将价值5万多元的刀具全部修复,车体生产恢复正常。

       作为“高铁工匠”的代表,面对未来,张雪松说:“我们要掌握更多新技术、新本领,制造出速度更快、质量更好、乘坐更舒适、更加经济安全的高速动车组,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用中国高铁连接世界、造福人类1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相信脚踏实地的张雪松,人如其名,雪中劲松,坚韧不拔,创新创业路上,有更多更大的发明创造,为中国高铁添砖加瓦。(闫泽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