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中老国际铁路建设,是我这辈子的荣幸。”参加过南昆铁路、贵广高铁、云桂铁路等国内重大铁路干线建设的中国中铁隧道集团玉磨铁路站前3标项目部三号拌和站站长朱家良说。

玉磨铁路是中老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507公里,起于云南省玉溪市,途经普洱、景洪,止于磨憨,是云南省乃至中国通向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重要国际大通道的连接线。

中铁隧道集团承担施工的玉磨铁路站前3标全长约27公里,工程包括四隧三桥,其中扬武隧道长约14.8公里,为一级高风险隧道。自2016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部员工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在滇南大地上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展现了中隧铁军的无限风采。

众所周知,云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岩体破碎,特别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纵然是代表着地下工程国家队水平的中铁隧道集团的隧道尖兵们,在初入玉磨铁路、接触扬武隧道之时,还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在扬武隧道开挖过程中,多次出现突水、涌砂;由于围岩松散、破碎,开挖后容易掉块,导致支护体系产生严重变形;隧道出口方向存在全风化碳质页岩,遇水容易发生泥化,给工程推进造成了很大阻碍。

为此,项目部严格规范掌子面超前小导管注浆等各道工序,各分部成立专门的注浆班组,同时采用铣挖机开挖,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有效控制软弱围岩超挖,从源头上减少效率低下、效益流失等情况。同时,他们在开挖前加强加深炮孔施工,对物探异常区采用加密、加深探孔的方式进行多角度探测,防控施工风险。他们还将光面爆破、工序验收把关、隧底虚渣处理、衬砌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列为重点,抓好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

即便是处处小心、层层防范,依然难以防范突如其来的地质险情。3月7日1时30分,项目部开挖班班长冯正勇发现,扬武隧道2号横洞小里程端隧道掌子面右侧起拱线以上的部位出现少量涌泥,涌出物为黑色碎石。在大里程端盯岗的值班员黄文华听到汇报后,心头一紧:有险情!

量测数据显示,小里程端掌子面变形波动较大,近期又出现渗水,本来就松散的泥巴土经过浸泡,发生突泥的可能性非常大。黄文华随即一路小跑登上台架,对掌子面进行仔细观察,马上发出信号:“迅速撤离,全体撤离1当工人们撤离到距离掌子面20米远的距离后,突泥瞬即发生了。

由于黄文华临危不乱、处置得力,保证了作业面内28名管理和施工人员安全撤离,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扬武隧道围岩情况差,若是按照老套路施工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发挥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鼓励大家大胆创新。”项目部经理李平说。

“当初只是一个小创意,没想到取得了那么好的效果。”说起自己的创新成果,研发小导管快速注浆接头的实习生王纯显得有点不好意思。

王纯开动脑筋,把小导管锁扣、弹簧夹片、镀锌钢管、球阀和多功能夹具5部分组合在一起,先将小导管锁扣扣于小导管上,再将球阀和镀锌钢管进行焊接,在镀锌钢管最前面安装弹簧夹片,将多功能夹具与镀锌钢管进行组合焊接,装配成一个可以拆卸的小导管快速注浆接头,避免了传统接头无法循环使用、材料浪费的弊玻

青年员工开动脑筋搞创新,老员工也不甘落后。项目部设备部部长贾海平已年近50岁,仍不断学习电脑知识,尤其是CAD等专业软件的运用。他牵头开展整体式自行移动栈桥的研发工作并取得成功。该栈桥能加快隧道仰拱和填充施工速度,使混凝土外观质量好,止水带安装居中顺直,不仅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作业工效。目前,他们在积极为该产品申请专利。

项目部在扬武隧道施工过程中不断加大设备科技创新投入,除自主研发推广了整体式自行移动栈桥、防空洞报警器、无轨行走自动注浆台车、小导管快速注浆接头等革新设备外,也开展了变截面台车、自动养护台架等非标构件的研发创新。

无论是小发明、小创造还是小革新,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均提高了现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方便了施工,提高了现场运转效率,为隧道施工注入了强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