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槽整体移动台车等新设备,多项技术创新提升了隧道掘进工效和工程实体质量。在项目部举办的三次隧道施工工艺改进现场观摩会上,参观者达1080人。

在每个隧道掌子面都安装监控系统和围岩监控量测信息网络系统,成为项目部工程创优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全站仪现场量测后,通过蓝牙传输设备将量测数据传输至电脑上,管理人员可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登录信息平台,了解预警信息和监控量测动态。项目部在所有混凝土拌和站均安装了质量信息监控系统,当拌和过程中出现计量误差超标时,系统会自动将相关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实现了质量监控信息化。

走进集团天水制枕场,现代化的生产气息扑面而来。运用数控多功能桁架焊接生产线、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全自动轨枕预制生产线、全自动控温控时坑式蒸汽养护池等技术,承担着全线46万根轨枕生产任务的天水制枕场是全线三个制枕场之一。

天水制枕场场长胡传银和党支部书记徐加增介绍,为了保证轨枕质量,他们定制了一次冲压成型的轨枕模具,对原材料和混凝土添加剂及配合比进行密切监控和反复调试,将关键部位的误差控制在正负0.25毫米范围内,比设计要求提高了一倍。针对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他们还在轨枕养护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对每块轨枕的承轨槽都涂刷养护剂的基础上,他们投入近百万元,建设了二次养护车间、设置了自动喷淋系统,对生产出的混凝土轨枕实施为期10天的保温保湿二次养护。

自今年9月28日取得生产许可证开始批量生产以来,天水制枕场已生产了66508根双块式混凝土轨枕,产品不合格率只有0.3‰,为业内平均值的1/5。 “正是因为我们在技术创新上下足了功夫,质量才有了可靠保证。”项目部经理王立新如是说。

<b>从标准出发,从细节做起,中铁十局集团宝兰客专项目部对工程质量从不含糊

</b>以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双轮驱动创建精品工程,是项目部在施工中的一大亮点。

进场后,项目部就把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作为工程起好步、开好局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项目部坚持 “提高素质与完善机制并重,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并重,执行落实与记录签认并重,典型引路与消除反差并重,精细管理与技术创新并重,标准化管理与成本控制并重”,通过抓源头、抓细节、抓过程、抓落实,确保执行标准不走样,做到了安全质量“零容忍”和 “零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将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目标进行分解,逐级建立健全管理、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制度标准和奖罚措施。从项目部到工区、架子队、工班乃至施工的每个环节,他们都将小事放大,严抓不放;各级管理人员坚持深入现场,把好项目管控资源配置科学关、施工方案优化关、原材料进场准入关、试验检测到位关、技术交底明细关、过程作业标准关、工序流程监控关,严格控制施工细节,做到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有追溯性。

有一次,项目部安全质量部人员在常规检查中发现某隧道进口仰拱浇筑施工时,基底有浮渣杂物,未按标准埋设钢筋卡,便当场下发停工令。项目部经理王立新知悉后,要求炸掉这段仰拱重新浇筑。监理单位听说后,对此大加称赞,工地上从此传出了 “中铁十局集团宝兰客专项目部对工程质量要求从不含糊”的佳话。

隧道二次衬砌的注浆是费时费力的项目。作为隐蔽工程,注浆不彻底很容易给隧道带来空鼓、漏水等问题。项目部采购了数台雷达监测仪,每次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都像做CT一样,对拱顶、两侧拱腰和拱脚5条基线进行扫描检查,不足之处立即补强。兰州铁路局质量监督管理站人员在现场检查后竖起大拇指说,笔架山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非常成功。

开山巨斧谱写筑路之歌,擎天神笔描绘壮美图画。中铁十局集团在鏖战正酣的西北地区高铁建设中,用实实在在的施工质量兑现创优的承诺。他们一定会将辉煌业绩镌刻在西北铁路建设的历史丰碑上。

本文图片均由中铁十局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