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军 铁忠鹏 赫彦勃

横跨牛头河的大桥连接南北,毗邻盘山公路的隧道干净整洁,坐落在羲皇故里的清水站雄伟壮观,依山而建的样板路基笔直美观。

近日,记者走进了中国铁建二十一局集团承建的天平铁路土建1标项目工地。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天平铁路指挥部总负责人杨安怀向我们道出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我们坚持用制度管人,落实领导责任制,加大成本管控,抓好二次经营。指挥部领导平均每两三天就要去施工现场巡视检查。”

负责征地拆迁的职工张根虎往征拆现场一跑就是4个月,最终用真心和真情换取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使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征拆任务,为加快施工进度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二项目部经理孙文涛外表大大咧咧,内心却十分细腻,每当职工有困难时,他都会主动给予帮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孩子无人照顾,他主动和公司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该职工调至离家近的单位上班。

天平铁路南端经陇海铁路天水站疏解引出,北端由安口窑站接入宝中铁路,建成后将极大改善陇东南、天水与西北五省区、四川、重庆等地的运输条件,促进煤炭化工和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第一项目部架子队队长宁海平和他的队员们为能参加这样的工程建设感到自豪。

宁海平告诉记者,他们负责施工的全长6447米的唐杨隧道整体道床工程是天平铁路的重点控制工程之一,也是影响架梁通道的节点工程。按照设计要求,他们需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采用 “轨排框架法”施工,要在不到5个月的有效工期内克服资金紧张、材料短缺、经验不足和作业面狭小等不利因素,完成轨枕铺设9918根,困难可想而知。

2013年10月,进口低、出口高,采用 “反坡排水法”施工的单线隧道唐杨隧道进入攻坚阶段。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浇筑温度过低,隧道进出口两侧8个铁皮炉子里的火从来没有熄灭过。他们为全线30公里的整体道床施工做出了贡献。

走进天水制梁场,近处,两台巨大的龙门吊正在缓缓移动进行调梁作业,6名劳务工将裁切好的不同类型的钢筋堆码整齐,32米的简支梁正在按照程序进行浇筑;远处, “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

第三项目部总工程师郝天家说,占地面积215亩的天水制梁场从2010年就开始投入生产,最快时每天可生产3片梁。他们要制造出天平铁路32米和24米两种规格的梁共882片。梁场最多只能存放200片梁,受场地限制,他们必须等存梁用完后才能再继续生产。

在郝天家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跨陇海铁路的下曲湾特大桥施工现场。回想起2012年3月至8月的那段施工过程,他仍然记忆犹新: “陇海铁路车流密集,我们在一处连续梁施工时,梁体距既有线接触网最近处只有70厘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行车安全。经过多次论证,我们最后采用了移动式防护棚架,有效破解了这一施工难题。”

采访间隙,一列满载油罐的列车从陇海铁路呼啸而过。抬头远眺,在邻近陇海铁路的施工现场,架桥机上“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几个大字在晨曦的映照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