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谢珍
8月15日10时许,地面腾起了阵阵雨雾,为刚显雏形的云南普宣特大桥穿上了件清透的 “纱衣”。
“没事,云南七八月的天像娃娃的脸,这雨天天下,但场场都不久,没准还能看到彩虹呢!”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五公司云南普宣特大桥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高远征介绍道。
经过2年的建设,普宣特大桥的基础及主塔施工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已进入主缆股架设阶段。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克服了高海拔山区施工场地狭小、交通运输不便等众多困难。
不到1个小时,雨停了,笔者一行来到普宣特大桥宣威岸。
穿过9节并排存放在引桥上 “待架”的倒梯形钢梁,笔者一行顺着猫道来到右幅锚固区。此时,4名施工人员正麻利地将一块块木条锤入凹槽,使已挂好的钢索整形如鞍。站在一旁的项目副总工程师徐天辉形象地说,主缆架设的过程犹如“穿针引线”。
“瞧,‘穿针引线’的飞毛腿回来了,准备下一根!”现场调度杨映伟说。笔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跟随着正在下滑的橘黄色拽索器走来。杨映伟告诉笔者,为大桥“穿针引线”是个精细活儿,除了在锚定区操作卷扬机和整形如鞍的师傅外,钢索从宣威岸到普立岸的过程还需要2人全程跟踪。刚刚走过来的小伙子叫尹存钱,他是负责全程护送钢索到对岸再跟着拽索器回来的。
抬头一望,猫道如天梯般直上云霄,将近60度的坡度让行走有些吃力。施工人员却如行走在平地般自如,一边发信号,一边还关注钢索顺利穿过每个滚轮和运行途中的扭曲度和安全性。
一个小伙子告诉笔者,他们从刚开始架设一束钢索来回一趟要将近7个小时,现在来回仅需4个小时。
为顺利实现2014年10月25日钢梁架设任务目标,目前主缆、吊机主索和钢箱梁施工等工作正在同步进行。主缆股架设采用左右两幅同时开工,全桥共182根缆索,目前已完成115根。
“我们天天在桥上‘穿针引线’就是盼着早日架梁,以后到对岸就方便了!我回家就更方便了!”尹存钱憨厚地笑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