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为南京长江大桥。
图二为2000吨龙门吊。图三为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图四为武汉长江大桥雄姿。图五为清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1898年)出厂的桥梁铭牌。图六为港珠澳大桥效果图。图七为山桥生产制造的国内首组时速350公里62号高速道岔。图八为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图九为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为山桥)始建于1894年,是中国生产钢梁钢结构、铁路道岔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今年4月11日,中铁山桥集团迎来了建厂120周年的纪念日,百年山桥两个甲子的非凡岁月铸就了跨越三个世纪的无尽辉煌。
120年前,在燕山脚下、渤海之滨,中铁山桥集团的前身——山海关造桥厂诞生。建厂伊始,山桥人就肩负起了振兴和发展民族工业的历史性重任。当时的清政府已日渐没落,甲午战争的硝烟让国人蒙受了屈辱,作为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山桥人一刻也没有停止艰难探索与创新跨越的步伐。他们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和发展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座黄河大桥、第一组铁路道岔、第一台架桥机、第一组提速道岔、第一组高速道岔、第一个高锰钢辙叉、第一批地铁道岔。这许许多多的 “中国第一”既是山桥人的骄傲,更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
山桥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民族工业的进步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从建厂初期滦河桥的架设到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的制造,从第一组京张铁路道岔的诞生到时速350公里62号高速道岔的成功研制,山桥人始终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始终引领着行业的进步。在跨越三个世纪的艰难跋涉和探索中,中铁山桥集团逐步形成了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百年山桥文化和 “敢想敢干敢争先、求真求实求发展”的企业精神,一代又一代山桥人用智慧和汗水续写着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百年源流1881年,清政府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办铁路——唐胥铁路。随后,以唐胥铁路为基础,清廷于1890年开始修建京奉铁路唐山至山海关段,1892年5月开始修建京奉铁路上的滦河大桥。1894年2月大桥竣工后,修筑滦河大桥的300余名技工滞留山海关,面临就地遣散的境地。北洋官铁路局上书清廷: “此三百余技工得之不易,如遣散实为可惜。”清廷遂拨款48万两白银,在山海关建立了中铁山桥集团的前身——山海关造桥厂。从此,中华大地上诞生了第一个以铁路桥梁和铁路配件为主营产品的民族工业企业。参加滦河大桥施工的300余名工人成为我国制造铁路钢桥的第一批骨干。
山海关造桥厂的建立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这场持续三十余年、以“求强求富”为初衷的自救改良运动,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最终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彻底失败。清政府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虽然没有实现,但由此诞生的包括山桥在内的中国第一批民族工业企业,推动和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色记忆1921年10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派共产党员杨宝昆以铁匠身份到山海关造桥厂开展革命工作。
1922年8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的身份来到山海关指导工人运动。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化名为刘瑞俊,以一名学徒工的身份成为了山桥的正式职工。他白天参加劳动,和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在工友俱乐部开办的工人夜校宣讲革命道理,通俗地解释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后工人当家做主人的情况。他通过大量的事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使工人的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为筹建党组织打下了思想基础。
1922年9月,王尽美和杨宝昆在工人中开始发展党员,并成立了秦皇岛地区的第一个秘密党小组,王尽美代表中共北方区党委直接领导党小组的工作。这是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也是京奉铁路线上早期党的组织之一。
1922年10月,在王尽美的领导下,山桥全体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声讨厂方和封建把头的重重压迫和剥削,要求增加工资和改善福利待遇。王尽美为工友俱乐部起草了 《山海关工人宣告罢工真相》一文,提出了 “如其受辱死,不若斗争死”的响亮口号,表达了工人们誓死坚持斗争的决心。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声援,这份宣言除在山海关散发外,还发往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全国各大报纸也都登载了山桥工人罢工的消息,一时间得到了全国各地工人的广泛支持。10月9日,王尽美与工友俱乐部成员一起采取了更为坚决和果断的行动——卧轨拦车,把罢工推向了高潮。10月12日,京奉铁路局被迫答应了工人的要求,坚持了9天的罢工取得了全面胜利,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钢桥摇篮——29跨长江、17跨黄河、8跨海湾中铁山桥集团造桥的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被誉为中国钢桥的摇篮。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上的121座钢桥铭记了山桥建造铁路钢桥的功勋。
1945年,山海关造桥厂正式更名为山海关桥梁厂。1949年2月,山桥先后修复京山线石河、滦河、饮马河以及津浦、陇海等线的铁路桥钢梁,为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1950年,他们先后为京汉、京山线修复桥梁,为济南、郑州铁路局和西南、西北工程局新制桥梁,为抗美援朝战争制造军用便桥拆装梁,随后,他们又采用新工艺成功制造了湘黔线湘潭湘江大桥钢梁。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山桥先后生产制造了包括在我国钢桥建造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及芜湖长江大桥在内的数百座桥梁钢结构。同时,从1951年开始,山桥受铁道部委托,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 《铁路钢桥制造规范》是国内铁路钢桥制造和验收的依据,这充分表明山桥的造桥水平代表了当时中国造桥的最高水平,是原铁道部对山桥造桥业绩的认可,是山桥百余年的造桥历史及与时俱进的造桥水平的具体体现。
2001年山海关桥梁厂改制,成立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古老的山桥开始由传统经营方式迈入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快速发展轨道,山桥的钢桥制造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从制造天津塘沽海河大桥开始,短短的十余年间,山桥所制造的大型和特大型桥梁钢结构达到了36座。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3座斜拉桥苏通长江大桥、香港昂船洲大桥、鄂东长江大桥全部出自山桥之手。世界首座四线铁路公铁两用斜拉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湖南矮寨特大悬索桥等,遍布于祖国江河湖海上的一座座巨型桥梁宛如一座座闪光的丰碑,铭记了中铁山桥集团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光辉历程。
中铁山桥集团参建的南京长江三桥、润扬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先后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山桥先后荣获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国交通建设十大桥梁英雄团队等荣誉和称号。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以及郑州黄河桥、济南黄河桥这4座桥梁是京广高铁和京沪高铁跨越长江、黄河的重要通道。中铁山桥集团是中国造桥企业里唯一参与全部4座桥梁制造的大型企业。在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最伟大的河流上架起4座钢桥,是山桥的殊荣和骄傲。
截至目前,中铁山桥集团制造的大型钢桥已实现29跨长江、17跨黄河、8跨海湾。
正是由于中铁山桥集团在桥梁钢结构制造上的突出业绩及雄厚实力,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钢结构招标中,山桥一举中标港珠澳大桥最大桥梁钢结构制造标段CB01标,钢结构总重达18万吨,再次显示了山桥在国内桥梁钢结构制造业不可动摇的领军地位。
道岔故乡——从中国第一组铁路道岔到第一组高速道岔中铁山桥集团是中国最主要的道岔研发基地和生产厂家,自1912年生产出中国第一组道岔以来,他们一直引领着国内道岔制造技术的进步,并占据着国内铁路道岔较大的市场份额。
新中国成立后,原有的铁路钢轨类型超过100种,所使用的道岔号码也纷繁复杂,仅单开道岔就有10种型号,即使是同轨型、同号码的道岔也分为多种形式,素有 “万国道岔”之称。
1950年,铁道部颁发了 《铁道建筑标准图集》。1959年到1962年,专业设计院、山海关桥梁厂、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及各铁路局共同开展了道岔标准化工作,并于1962年通过了我国第一代标准型单开道岔的设计标准,简称为 “62”型道岔。 “62”型道岔的成功研制实现了中国铁路道岔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其后 “75”型、 “92”型道岔的成功研制为中国铁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推动我国道岔制造技术的发展,山桥一直致力于道岔结构和制造技术的研究。特别是我国铁路开始提速后,已经具有百年历史的山桥与专业设计院和高等院校联合,逐步建立起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多学科合成的道岔研发机制,有力推动了中国高速铁路道岔的发展。
2005年6月,为了适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铁道部组织西南交通大学、铁科院、山桥等6家单位共同组成了客运专线道岔国产化联合攻关课题组。课题组在总结有砟道岔设计、制造及运营实践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道岔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联合攻关,于2006年设计出了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18号道岔,并在山桥试制成功。2007年,课题组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的研制。为满足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的超高平顺性、超高精度的要求,中铁山桥集团进行了14项工艺课题研究,最终形成了全新的高速铁路道岔工艺路线。
为提高加工能力,山桥投资购置了6000吨油压机、52米双龙门数控铣床;新建了4500平方米大跨度客运专线道岔生产厂房并配套淬火、调直设备以及多功能、高精度组装和试铺平台。
经过一系列的精心组织与准备,2007年11月13日,首组时速350公里18号高速道岔在山桥试制成功。2008年12月13日,首组时速350公里42号高速道岔在山桥试制成功。2011年2月24日,首组时速350公里62号高速道岔在山桥试制成功。2009年1月,中铁山桥集团生产的时速350公里18号高速道岔在京广高铁武广段综合试验段进行动测试验,测试时速最高达到375公里。目前,铺设在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标志着我国道岔制造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62号高速道岔全部为山桥制造生产。
同时,山桥还是我国最大的高锰钢辙叉加工企业,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高锰钢辙叉制造的三大核心技术——高致密铸造、爆炸硬化和高锰钢与普通钢轨焊接技术,道岔运能超过两亿吨。
建设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崭新山桥2012年6月28日,中铁山桥集团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 “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崭新山桥的构想,企业发展目标更加科学清晰。按照 “集团化”的发展思路,中铁山桥集团除本部外,还相继在山海关临港开发区、江苏如皋、广东中山、湖北麻城、内蒙古呼和浩特建成五大生产制造基地,拥有两处出海码头,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生产能力逐年递增,年产钢结构可达30万吨、道岔2万余组。
围绕 “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山桥不断提升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开发了ERP管理系统,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钢结构制造和检测设备,智能化焊接机器人的率先应用推动了钢桥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
面向 “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山桥积极开发海外市场,取得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9项覆盖主要产品的国际资质认证。他们生产制造的美国韦拉扎诺大桥、阿拉斯加铁路桥、德国双线铁路桥、塞尔维亚萨瓦桥、挪威尼德开启公路桥等,为公司钢桥产品进入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两个甲子、跨越三个世纪的中铁山桥集团,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建设 “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崭新山桥的宏伟事业中,中铁山桥集团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本版文字和图片均由李家泉、张吉森提供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