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罗忠竖笤人物档案
任少强,1966年生,陕西临潼人,现任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隧道项目部经理。
他先后参与了西临高速公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二期、石太客专、京广高铁、京沪高铁昆山试验段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火车头奖章等,是陕西省劳动模范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之一。
他曾主持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线、轨道板安装精调设备等。
他,曾在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担任掘进队队长,现担负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隧道掘进施工任务。
他,既是一位知名的桥梁专家,又是一位成就斐然的隧道专家。
他,就是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兼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祁连山隧道项目部经理任少强。作为一名铁道建筑领域的攻关者,任少强先后与两座高海拔隧道直接交手。这既是他人生的莫大幸运,也是一种艰巨考验。
2001年,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开工。时年35岁的任少强担任中铁二十局集团青藏铁路指挥部副指挥长、总工程师,并兼任风火山隧道掘进队队长。在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任少强和指挥部其他成员一起攻坚克难,联合科研单位试制出我国第一座大型高海拔高原医用制氧站,并研制出大型隧道专用空调通风机组,破解了冻土隧道 “温控”难题。
2010年年初,中铁二十局集团中标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全线海拔最高标段——甘青段第7标段,承建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铁路隧道祁连山隧道。中铁二十局集团主管领导环视全局,视线又落在了任少强身上。
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任少强家里,75岁的老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73岁的老母亲患有高血压,弟弟患有糖尿病,并引发了尿毒症,每3天就要透析一次。任少强的肩上,一头挑着企业责任,一头挑着家庭重担。与家人商量后,任少强决定出征雪域祁连。
祁连山隧道轨面海拔最高高程为3607.4米,享有 “世界高铁第一高隧”的美誉,由全长6.55公里的1号隧道和全长9.49公里的2号隧道组成。两座隧道均被列为I级高风险隧道,同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面对隧道施工难题,任少强组织成立了科技创新管理小组和技术攻关小组,并亲自担任组长。项目部还斥资2亿元购进了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齐全的隧道掘进设备。
为攻克1号隧道极高地应力难关,任少强组织人员与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探索。项目部花费一年时间做了9个试验段,逐渐摸索出了成功应对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办法,推广了 “短开挖、快支护、快闭合”的施工方法,为我国此类隧道施工积累了经验。
在2号隧道,任少强组织人员与碎屑流反复较量,要求交替使用隧道新奥法施工中的10余种工法,并总结出了 “一探二封三泄四注”的新方法,成功破解了隧道掘进难题。2012年9月,2号隧道成功穿越1.6公里长的碎屑流地带。
“肝胆热血照昆仑,豪情壮志谱华章;待到祁连洞开日,父母膝下尽天伦。”这是任少强写的诗。在祁连山恶劣的施工环境里,任少强不抱怨、不退缩,依旧怀着奉献企业的一腔热血,勇敢战斗在高铁建设的海拔最高处,其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十分可贵。
笤编辑感言从初上青藏高原,再到进驻祁连山,任少强在高原坚守了十几个年头。时间改变着任少强,在他坚毅的脸庞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但却改变不了这名铁汉对铁路建设事业的执著和热爱。
与其他建设者一样,任少强背井离乡,舍小家、顾大家,把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雪域高原。他何尝不想“忠孝两全”,但这只能等到“祁连洞开日”。
岁月洗尽铅华。任少强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建设者,没有浮华的事迹,没有豪迈的誓言,但却坚持脚踏实地。如同高耸的祁连山,任少强朴实的形象也必将在沿线群众心中屹立。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