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 边均安 本报 朱水林

  图为施工人员在戈壁滩上对路基基床表层进行摊铺作业。 朱水林 摄

21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在今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向西延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高铁的建设则加快了 “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步伐。

在这条 “新丝绸之路”上有一群筑路人,他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向着西部挺进!这群筑路人就是中国铁建十七局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17标的参建者。他们的工程在全线安全、质量、环保、进度等方面的考核中名列前茅,多次被业主评为 “标准化工地” “样板工程”;多次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在质量信用评价中摘得桂冠;多次被评为 “责任成本管理先进单位”;多次获得火车头奖杯……

中铁十七局集团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17标项目经理王林俊介绍,该标段位于甘肃与新疆的交接处,全长104.7公里,被称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青段的“西大门”,对全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铁道兵的优良传统与新时代精神的融合下,我们攻坚克难,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17标党工委书记芮士鹏说。

在对跨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的桥梁施工中,所有桥墩的基础均为超硬岩石,有24个桥墩距天然气管道不足20米,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17标的参建者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在桩基开挖施工中采用破碎锤凿岩、水磨石钻取芯等措施,既保证了桥墩基础施工的顺利推进,也实现了对天然气管道的 “零影响”。

在对柳园特大桥与柳园3号大桥的桥墩施工中,大体积的骨架吊装和拼装既是技术难点,又是重大风险源。17标项目部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过程控制等措施为保障,采用多台吊装设备同时吊装,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

标段内的路基长99.2公里,629万立方米AB类填料的供应成了茫茫戈壁滩上的一大难题。17标建设团队从邻地运水,对现有砂石料进行集中补水、碾压;引进智能压实检测系统,对碾压过程跟踪监测,对成型路基实施加载预压;先后建起8个碎石厂和6个拌合站,有效保证了路基施工的质量。

面对物资运距远、自然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项目部制订了详细的运梁、架梁方案,并积极开展安全应急演练;配足配强相关人员和设备,对运梁车实施全程跟踪;对出现的故障及时抢修,有效破解了轴承及轮胎磨损严重、发电机超高温工作等难题,创造了最高日架箱梁2榀的纪录。

在无砟轨道施工中,面对物资匮乏、环境艰苦、技术标准高等难题,17标打赢了一场无砟轨道施工的 “攻坚战”。他们通过科学调配,确保了现场物资、设备的供应需求;强化质量管理,建立线外试验段,进行极干旱荒漠区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保证了无砟轨道施工的精度要求;科学组织劳动竞赛,积极推行激励机制,不断掀起施工高潮。

如今,17标建设团队正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地朝着通车运营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