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建设

高原壮歌

2013-10-28 16:25:12来源:用户投稿作者:《铁路建设报》记者 史飞龙 特约通讯员 李根学 通讯员 贺志

中铁一局四公司雀儿山隧道建设工地

雀儿山隧道主洞开挖

隧道防水施工

钢筋焊接

冬季的雀儿山隧道工地,白雪茫茫

冬季雀儿山,一天一场雪,天地混沌一体

项目开展大干九十天劳动竞赛

项目部举行“高扬党旗筑天路,建功高原创一流”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四川交通投资中铁一局工会主席彭洪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

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到项目检查指导工作

国道317线指挥长闫平检查

地方高僧大德参观隧道施工

德格县文工团到项目慰问演出

勒石为碑,项目部独具特色的指示牌

项目部医务室及时为员工体检

项目部吸氧室

这是一座被称为山鹰飞不过去的山峰,山顶终年积雪,海拔高达6168米,317国道要翻越海拔5050米的垭口段,是为“川藏第一险”,也是闻名全线的“鬼门关”。

这是一座世界上目前没有施工先例的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海拔高达4270米, 建设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它牵系着几代藏汉人民的期盼,建成后,翻越大山将由原来的两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更重要的是,天堑变通途也会带来更大的安全保障。而“康巴文化”也将会穿越这座“黄金通道”更迅速的传播四方。

--这是目前在建的、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的国道317线改建工程雀儿山隧道。

雀儿山隧道全长7079米,是国道317线改建工程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中铁一局四公司承建隧道出口4695米线路,其中隧道主洞3530米,平导3576米。合同工期54个月。

 截止10月12日,雀儿山隧道出口正洞已掘进至近650米,隧道平导掘进至770米。

2001年,历史把一项伟大的使命赋予了中铁一局数千名筑路大军。那一年他们奔赴青藏高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环境里,用智慧与汗水在“世界第三极”上托起了横贯东西的“天路”??青藏铁路,在天地之间谱写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精神,铸就了企业乃至民族的精神高原。

时间的车轮行进至2012年时,时代又将建设世界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的重任,交给了中铁一局当年参建青藏铁路的一支重要力量四公司。

2012年6月25日,中铁一局四公司中标雀儿山隧道。

“这是德格人民世代期盼的一条隧道,我代表德格县政府和人民向中铁一局建设者致敬。”2013年8月26日,在中铁一局四公司雀儿山项目“高扬党旗筑天路 建功高原创一流”启动仪式上, 国道317线德格段协调办副主任彭措旦珠向项目人员真挚地讲到。据了解,之前光德格县政府关于打通雀儿山这道天然屏障的提案就厚达一摞。甘孜州政府相关部门筹划该项工程建设,也已经酝酿了10年之久。

为了支持雀儿山隧道建设,德格县据说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也作出优先保证隧道建设用电的制度倾斜。

事实上,整条入藏的生命线国道317线(甘孜段)改扩建工程的实施,在政治、军事,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这条线路的建设,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四川省、甘孜州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能中标该项工程,不是偶然。从2005年至今,四公司在四川区域承建了紫平铺高瓦斯隧道、映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映秀隧道、桃巴高速公路八庙隧道等重难公路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在经济、社会、人才效益等方面成绩斐然,同时在标准化管理、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四川交通厅、业主、监理等各方的充分肯定,并形成了四公司独具特色的区域经营文化。

四公司副总经理兼四川工程事业中心总经理、雀儿山项目经理许志忠在深入了解并最先实地踏勘了雀儿山工地后,他有着更为长远的考虑:川藏路、青藏路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为了企业的一方重要的市场,我们必须要积极参与该项目,并保证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铁一局积累高海拔公路隧道施工经验。

四公司主要领导要求 “不管多么艰难,都要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并明确提出了“上去多少人,带回来多少人,一个都不能少”。

一时间,从四公司四川桃巴和映汶高速公路项目、浙江云景高速公路等项目抽调的精兵强将快速向雀儿山集结。

项目总工程师姚志军一家三代都是中铁一局职工,他爷爷参加完抗美援朝战争后,参加了宝成铁路、宝天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而他自己从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已参与公路、高铁、市政等领域16项工程的建设。

姚志军讲到:“我爷爷今年90岁了,每次我回去,他都要问我工程干的怎么样。这个项目虽说有很大的挑战,但是你说我能给家人丢脸吗?”

年轻的项目工程副部长张海鹏吻别襁褓中的孩子,主动请缨来到项目。“青藏铁路咱没赶上,这个项目我可不能错过。”

今年26岁的青年党员、技术员苟涛身体瘦小,却乐观积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他幽默地讲到:别看我个子矮,但是到了高原上,我就是 “小巨人”了。

雀儿山隧道建设项目所处位置为高原严寒地区,具有“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低气温、低含氧量、低气压”典型的三高三低特点,艰辛程度一开始还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当32岁的项目常务副经理王刘勋的双脚从车门里第一次踩到这块高原上时,他险些没有站稳,映入他眼帘的是周围异常险峻的蜿蜒向天际的大山、远处山顶上的茫茫白雪、像火烧过的裸露岩石,几只黑色牦牛在半坡上的青草甸上无声的吃着草。

除了环境对造成的人的心理障碍外,最重要的是高原反应考验着初到雀儿山的建设者们:嘴唇干裂,耳鸣头胀,甚至流鼻血,晚上睡觉要醒来几次。即使快步走上一会儿,都可能喘气。

据了解,雀儿山上氧气含量是平原氧气含量的60%,气压值极低,水烧到七八十度就开了,煮饭只能用高压锅。

让人捉摸不定的还有“一日有四季、百步不同天”的恶劣气候环境。

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面临着重大考验。

此时,驻地刚开建,项目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都住在帐篷中。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那阵子雨非常多,外面一下雨,帐篷里面的鞋子就都飘在了水上。”项目安质部部长王志强回忆。据他讲,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帐篷里面办公时,上半身热的不行,穿短袖就可以,下半身却因为脚踩着冻土,却冷的发抖,不得不裹着棉大衣。

一开始山谷中也没有电力线路,项目只能靠发电,晚上前半夜电热毯还好,到了后半夜,发电机也发生高原反应,经常停电,被窝就会很快变得冰凉。

项目部和作业队一些人员因为身体不适、心里恐慌等原因打了退堂鼓。一些人甚至在翻过雀儿山后看到工地上艰险和荒凉的情景,没有下车,直接就走人了。

“人员流动非常的大,几个月的时间,陆陆续续走了几百人,项目人员稳定成了头等‘政治大事’。”王刘勋讲到。

驻地建设必须高标准,要为员工建设一个高原上的家,确保大家身体健康,使大家愿意留下来、乐于留下来工作。这是项目班子在项目实施之前的共识,也是必须快速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

然而,在高原上建“家”,并不容易。

平整场地时,他们才发现,看着坚硬的土地表皮下面,实质上全部是冻土。挖机忙活一天把泥水清理干净了,到了第二天一看,原来的地方又是一汪泥水。最后甚至连挖机都陷了进去。没办法,他们只能填筑石渣垫地基,前后垫了几万方。

为了早日建设好驻地,在前期施工作业人员少的情况下,项目管理人员也没日没夜地参与到了建设驻地的工作中。

2012年8月26日,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盛夏,酷热难耐时,雀儿山已经下起了第一场雪,虽然很快消融,但是严寒却正在快速逼近。

雀儿山脚下的帐篷,在冷风劲吹的空旷山谷中变成了纸糊的灯笼纸,大家伙在通铺上挤在一起,还是瑟瑟发抖。

“一定要在中秋节时让大家搬进驻地。”王刘勋心急如焚,斩钉截铁地向项目副书记贺志杰讲到。

2012年9月20日,5000平方米的项目驻地基本建成。贺志杰立即疾奔成都购置所需的生活和办公设施,并为大家购置防寒服。

采购完物品后,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和司机直奔项目,路上除了吃饭,没有休息,车行驶到甘孜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多,其时,大雪纷飞,弥漫了道路。想着项目上的兄弟们在这大雪压顶之夜还住在帐篷里,便都无心半路留宿,心急火燎地往回赶。

车到雀儿山时,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洒下,天地白茫茫一片。汽车前窗的雪大的根本划不动,行驶几分钟,贺志杰就要下车用手去划拉,并顺便探一下前面的路。

到了雀儿山山顶,已是半夜凌晨2点,数十辆大货车因为遭遇大雪不敢下山,堵在了山上。还好,经过沟通,让出了一条缝隙,他们的汽车才蠕虫样挪下了山。

经过努力,赶在中秋节前,项目人员“告别”住了三个月的帐篷,“乔迁”进了新修建的5000平方米的驻地,并随之硬化和绿化了场地,建成了读书室、卡拉ok娱乐室、台球室、篮球场等文体休闲场地。面对严寒,项目部又给每个宿舍购置了取暖电器。

在冬季亘古荒芜的高原上,蓝白相间的项目驻地如一座规整的城堡巍然矗立其间,各种规划和形象充分展示着中铁一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特别是鲜艳的国旗和企业天蓝色与橘黄色的旗帜也随之飘扬在高原?远的天穹下,给人以昭示和希望。

在王刘勋看来,隧道要到2017年才能通车,项目驻地还要加大措施,尽快完善。

今年3月复工以来,项目又投资270多万元在隧道口建设了制氧室、吸氧室,安装了制氧设备,配置了高压氧舱等设施。

这犹如项目给每位员工制造了一个绿色的肺,清新的氧气从制氧室里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个项目驻地的办公室,以及隧道掌子面上。

为了确保高原病能得到及时医治,项目上设立了医务室,购置了专门的救护车,几经曲折从其他单位挖来了在高寒地区有医务工作经验的专职医生。并和德格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项目人员出现紧急情况能得到及时医治。

在项目医务室记者看到,这里的高原反应药品较为齐全,有3张病床。医生讲到:从去年到今年8月,项目上已有700多人次患有高原病,特别是在漫长的寒冷时节,患病的人非常多,但是都及时得到了医治,没有发生大的意外。

现在项目医务室不但承担数百名参建员工的日常医疗任务,还为山下村落的藏民积极医治病情,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颂扬,融洽了民族关系,被传为佳话。

在藏区,任何小事都可能引起民族纠纷,项目以政治的高度协调内外关系,严谨处理好项目与地方政府和藏族群众的关系。贺志杰整天奔波于县乡村进行协调,费尽口舌,征地拆迁及时到位。为利用温泉,光爬上山就不下七八次,苦口婆心,最终达成协议。

项目利用对面雪山上丰富的温泉资源,为每个办公室和宿舍安装了暖气片,并在项目上建设了浴室和桑拿房。而温泉水管道也埋设到了隧道口的全封闭式的混凝土拌合站和钢筋加工棚里。

这里冬季的平均温度低于零下20度,温泉水的引入,解决了今年冬季施工保温和职工生活的大难题。

而今,项目在荒凉的高原上建成了一个温暖且充满活力的“家”,在317国道上竖起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7月底,第二次到项目慰问的四川省甘孜州州长益西达瓦检查完项目工作进展后,高兴地说道:去年来到项目工地,一切基础建设才刚起步,如今制氧站、吸氧室、值班房已完善,隧道施工情况良好。中铁一局参建雀儿山隧道的各位兄弟能在这样高海拔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岗位,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我感到非常敬佩,你们辛苦了!

为了早日实现当地人民穿越雀儿山的出行梦。在正式接到中标书十多天后的2012年7月7日,在临建还都没有完全筹划好的时候,中铁一局四公司全体参建人员住着帐篷,喝着雪水,忍受着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采取“驻地、临建、施工齐步走”的先期施工方案,就拉开了世界第一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的序幕。当天,雀儿山隧道出口端破土动工。等到9月1 日,隧道已正式进洞。

随后没几天,项目部就在德格县召开了誓师动员大会。许志忠在会上朗声讲到:建设世界最高海拔公路隧道,是一种艰苦卓绝的挑战,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上得来、站得住、打得赢。

这次誓师动员大会,在隧道施工一切逐渐步入正轨时及时召开,统一了职工思想,凝聚了人心与力量。

“严寒缺氧不是限制条件,如果精神战胜不了自己,就会倒下去。”项目生产副经理赵晓东讲到。

在机械工效都下降60%的情况下,全体参建员工正是以顽强的精神毅力,不断挑战着人类在非常生存环境中工作时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去年11月份,测量组的6个小伙子为了及时掌握精确的施工测量数据,用了8天时间从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公路翻山垭口一直测到海拔4270米的雀儿山隧道口的公路上。

“即使天下着小雪他们也照样上山,然而到了山上,已经是大雪。雪片不一会儿就会在他们头上和脸上融化为冰冷刺骨的雪水。为了抢时间,他们要求中午把饭送到山上就可以。他们的手很快就全部冻烂了,手套都戴不成。”姚志军想起当时的情景,唏嘘不已。他很后悔当时没有把小伙子们冻烂的双手拍下来。

为了设计一套斜井的方案,测量组的小伙子还爬到了海拔4440米的高度的一个陡峭的山崖上,在长约200米,宽约800米的范围内做断面量测,确定斜井位置。一位小伙子脚下一滑,脚踝重重的磕到到了锋利的岩石上,皮开肉绽。

“白天测量放线,气喘吁吁,晚上睡不着觉,脸上的皮肤掉了一层又一层,看到这些,我感觉对不起大家。”王刘勋当时在内心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

据了解,雀儿山隧道施工中主要面临着滑坡体软弱围岩、三大断层、高原长大隧道通风送氧等重要技术难题。

而此时在隧道口上,工程施工中首先要解决的130米左右的滑坡体软弱围岩,也是让参建员工感到寸寸惊心。

这些堆积体是冰雪融水从山上冲击下来的孤石、风化的砂砾等物体,里面有空洞,同时,隧道掌子面还出现了涌流水,使得本来结构非常松散不稳定的洞口端变成了一块一碰就会碎的冻豆腐。

为了防止坍塌,确保施工安全,参建员工对隧道掌子面的涌流水采用导管引流排出洞外,并在隧道洞壁纵向、环向打入锚管,采用“双液注浆”,即水泥浆中加水玻璃,以起到稳定松散岩层的目的。

采取了这样有效的措施,项目部施工人员每天也只把隧道洞身向前推进0.5米。而正常情况下,隧道每天的开挖进度会达到六七米。

即便这样,险情还是会发生。一天,隧道顶砂层因为含水量大,突然发生垮塌,涌出了15立方米左右的流沙,此时如果垮塌部位不能及时得到加固,险情就会变大。

面对着隧道顶端不时簌簌滑落下来的流沙,隧道带班林修平冒着巨大的危险,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垮塌的缝隙中,在其他作业人员的帮助下,紧张的忙着支护加固隧道。

当记者与今年已50岁的林修平聊起这些时,他却显得很淡然。“我是带班,遇到危险如果我不往前冲,又怎么要求别人。”

今年6月下旬,老林最敬重的岳父和他唯一的姑姑前后离世,他来回半个月,急冲冲扑回了工地。

老林讲到:“我要在这里挑战一下极限。我的愿望是我们隧道工地能平平安安的贯通。我有信心!”

因为雀儿山山高路远,气候恶劣,物资运输极度困难。而这与只争朝夕建设雀儿山隧道的物资需求形成了矛盾。

“从开工到现在,我是项目部挨批评最多的人。”项目物资部长同军鹏憨憨地有些无奈地笑着说到。

 据了解,项目部施工所需的钢材和水泥,最远的运距是900公里,最近的到这里也需要700公里。夏天天气好时,路上需要3天,而冬天就需要5天,有时甚至需要六七天。

特别是到了冬季,雀儿山经常封山。加之整条317国道都在改建,物资匮乏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去年冬天,同军鹏的本子上就记录了四五十个货车司机的电话。“都是直接给司机打电话,给经销商打电话没用。材料不到场,我晚上睡不着觉,项目上几百号人‘等米下锅’啊。”

还好,经过他的努力,物资供应对施工整体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建设雀儿山隧道意义重大,施工安全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去年冬天,因为混凝土拌合站等系统的保温措施没有完成,在冬休期间,为了防止隧道渗水结冰膨胀导致隧道内部变形,项目部在隧道洞口搭起了一个巨大厚厚的棉门帘,并在已开挖的60米长的洞子中放置了20个电磁炉,实践证明,这样的措施有效管用。

隧道洞口端原设计是两台阶开挖法,项目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和业主、设计院等有关方面的沟通,把原来的施工设计变更为三台阶七步开挖法。这等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重安全砝码,加上支护及时,从去年在今年8月底,隧道正洞已施工至500多米,平导已施工至600多米,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形。

姚志军给了记者一组隧道洞口端施工完成后的测量数据:拱顶最大沉降6公分,收敛(隧道洞壁两侧的回复量)最大6.5公分,隧道最大偏移3.4公分,而设计预留变形量是这些数值的总和小于或等于20公分。也就是说,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完全受控。

在全体参建员工的努力下,雀儿山隧道开工以来工程进度、安全质量管理、文明施工名列全线前茅,并且在晚进场半年的情况下,隧道施工进度超越了其他施工单位。今年年初,国道317线俄岗公司与德格指挥部分别召开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中铁一局四公司雀儿山项目部被评为全线优秀项目经理部;王刘勋等6人荣获先进工作者。随后,建设方多次组织其他标段到项目观摩学习。

今年5月下旬,项目部在艰难攻克了雀儿山隧道口100多米的滑坡体软弱围岩、渗水等重大风险源后,随着围岩硬度的增强,施工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8月底,记者在项目采访时看到,全封闭的钢筋加工棚、混凝土拌合站和员工办公、宿舍的保温措施也已解决,氧气也早已开始正常供氧,冬季施工管理设施已基本完成。

项目技术人员正积极筹划一个变更方案:他们准备从隧道洞口向里1700米的山坳上方设计一个天井,这犹如给隧道增加了一个“天窗”,要是这项方案通过审批的话,隧道通风、氧气不足的问题可能就会从根本上解决。

2013年8月26日,在项目取得阶段性施工胜利的时刻,项目部“高扬党旗筑天路,建功高原创一流”主题活动在雀儿山隧道洞口正式启动,全体党员先锋队队员和青年突击队队员发出了“挑战极限战天险,誓为党旗添光彩……”的铮铮誓言,宏亮的声音在4270米的高原上震荡回响。

许志忠在当天项目党群座谈会上在肯定了前期的工作后,语重心长的对项目部32名员工和作业队代表讲到:万里长征才起步。我们今天不光要把鲜艳的旗帜插在雀儿山上,还要让旗帜永远飘扬在雀儿山上。

据了解,9月份往后,雀儿山上的雪会一天一天变大,而到了10月份,“高原之舟”牦牛也将下山。那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更低。雀儿山也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交通管制,通讯信号也将变得更加微弱。天地之间,雪山巍峨,惟余莽莽。

但今年冬天项目部全体人员将坚守工地,正常施工。项目部的目标是今年年底正洞再掘进600米,达到1100米的目标。

“再怎么困难,我们也有信心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早一天建设好雀儿山隧道,大家回家的路也就更近了。”王刘勋似乎永远都充满着激情与斗志,同时不乏温情。

公元十一世纪,在德格境内,闻名于世的格萨尔格史诗诞生。时隔近千年后,这一次创造史诗的不再是神,而是中铁一局普通的筑路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