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残障人士自由出行还需要多久?

2020-09-01 20:16:57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清松

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民在一处新修路段上,发现一段约150米的盲道为避开新移植的树木,被铺设成直角多弯,市民感叹这样的设计只会给盲人增添麻烦。当地残联呼吁,施工方应多考虑盲人的实际需求。(8月30日 人民网)

曾经因为意外摔断了手,“有幸”体验了一把残障人士的生活: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说,吃饭洗澡也需要有人帮忙,出门乘火车也失去了随到随走的“权利”——需要提前预约重点旅客服务,早早到达车站,一路上都需要有工作人员帮助才能顺利行程。经历了这些,我这才发现那些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对一名残障人士来说都难如登天。

“人们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确实,很多身体健康的人很难理解残障人士生活中的种种不便,不明白有些无障碍设施对需要它们的人来说,是维持相对正常生活的必需品。事实上,在这条标题为《150米盲道被改成十八弯》的新闻下面,就有网友吐槽平时生活中类似的盲道见过不少:有惨遭“断头”的,有被无端占用的……“无障碍”设施被弄得障碍重重,只能看,不能用。除此以外,关于开残疾车能否进地铁、导盲犬能否上公交等问题的争论也已持续多年,相关报道屡见报端。

其实,去年上海地铁曾公开表态,电动残疾车在拆除车头和切断电源后可以带上地铁,铁路部门更是从2015年5月1日起就出台政策,明确规定视力残障旅客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火车。但残疾车在使用过程中依旧有诸多限制,导盲犬也并非在任何地方都能畅通无阻,很多好的举措也并未在全国范围得到普及和推广。

据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2.3亿人,残疾人8500多万人,盲人数1730万人,保证残障人士自由出行任重而道远,至少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公共场所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并在后期的运用中加强管理,确保设施设备正确、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力度,通过拍摄公益广告、宣传片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残障人士的需求,知道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从而能够自发地去关注残障人士,爱护无障碍设施。

让我们由衷地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残障人士可以和我们一样自由出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